052 朝廷反应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的王龛不能来到建康自辩清白,于是将罪过统统推到他的头上。

    褚太后当然清楚其中原委,但为了保住父亲的名誉,也不愿父亲一直生活在自责与懊悔之中,她只得顺应众人之请,命大臣代为拟诏,细数王龛之罪,同时又派遣使者往广陵慰问褚裒的病情。

    议过王龛之罪,便是有关桓熙的捷报。

    此前桓熙在出师前的奏表上,曾提过,要克复长安,迎太后还于旧都。

    如今桓熙果真拿下了长安城,可褚太后却不愿意寄人篱下。

    她询问众臣道:

    “若征虏将军(桓熙)奏请迁都,朕又该如何回复?”

    留在建康,符合众臣的利益,他们同样不愿意回去长安,哪怕那是晋国名义上的旧都。

    会稽王司马昱进言道:

    “中宗皇帝(司马睿)建策南渡,兴亡继绝,大晋迁都建康已历五世。

    “如今江东人心安定,冒然迁都,恐伤万民之心,且关中破败,岂可应允,还请陛下回绝。”

    话音刚落,群臣纷纷进谏:

    “恳请陛下罢弃迁都之议。”

    满朝文武大臣,谁也不想离开建康,前往长安看桓氏的眼色过日子。

    褚太后顺水推舟,应下群臣之请,又道:

    “征虏将军上表为将佐请功,还需众卿家与朕一同商议封赏事宜。”

    殷浩闻言出列,进言道: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征虏将军兵少,之所以能够占据长安,是因为有征讨大都督(褚裒)牵制赵人。

    “如今褚公已然退回广陵,征虏将军在关中独木难支,能否守住长安,尚未可知,岂能急于封赏。

    “还请陛下静待关中局势发展,等大局已定,再来讨论封赏,时犹未晚。”

    褚太后闻言一喜,这么说来,桓熙北伐,也有自己父亲牵制赵人的一份功劳,当即遵照殷浩所言行事,暂缓对桓熙及其将佐的封赏,静待局势发展。

    与公卿大臣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建康百姓听闻桓熙光复长安,无不奔走相告。

    相较于裒损兵折将,致使二十万北方汉人含恨而死,桓熙收复长安实在提振人心。

    乌衣巷,谢府。

    时年七岁的谢玄迈着欢快的步伐回到家中,直奔谢道韫的闺房。

    还未进门,就兴高采烈的喊道:

    “阿姊,外面都在议论,桓家兄长......”

    说话声戛然而止,谢玄一进门就瞧见了父亲谢奕。

    谢奕自从离开桓温幕府,就回到了建康,自觉与桓温作为儿女亲家,处境尴尬,因此拒绝朝廷征召,一直赋闲在家。

    见父亲瞪着自己,谢玄耷拉着脑袋,低下头来。

    谢奕训斥道:

    “遇事这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