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班师渡河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  “元孙(周楚字),那些庆贺的话就不要再说了,一路走来,我这耳朵都快听出了茧子。”

    说着,桓熙无奈苦笑道:

    “一想到回了长安,满朝公卿又得说上一轮,我只觉得头晕目眩。”

    周楚连忙住嘴。

    他是梁公,他说什么都对。

    过了河,只需再走十几里地便是潼关。

    桓熙与邓羌、毛穆之在此分别。

    毛穆之自然是要率军南下,桓温只是派遣一万将士驰援桓熙,而不是将他们交给桓熙。

    至于邓羌,他是弘农太守,理应留守,此前奉命镇守弘农的周楚,则会跟随桓熙回去长安。

    虽然桓熙减少了在弘农郡的驻军数量,但毕竟还有一万精锐步兵,需要一员大将统率,随时可以支援洛阳。

    至于河东郡,尽管只有一河之隔,却不是这支驻军所有顾及的对象。

    一旦河东郡遭遇危险,桓熙自会领兵由蒲坂过河。

    毛穆之与桓熙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与这位梁公相处,使他感觉如沐春风。

    如果不是在正式场合,桓熙私底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架子,他也会与人说一些玩笑话。

    其实上位者,并不一定时刻注意自己的威严。

    譬如北周武帝宇文邕,他就曾在一次酒宴上,被大臣抓着胡须,称呼为‘可爱好老公。’

    毛穆之依依不舍,但是终有一别,他拱手道:

    “世子,保重!”

    毛穆之是楚国的将领,自然是要称呼桓熙为世子,而不是梁公。

    桓熙颔首道:

    “毛将军也请珍重,莫要忘了替我向家父转达谢意。”

    桓温派来的这一万步卒,确实起到了作用,正是由于他们负责押运,让李威察觉到桓熙对那批‘粮草’的重视,因而深信不疑。

    毛穆之在与桓熙道别后,率着一万将士东行。

    桓熙注视着这支军队离开,心道:

    ‘都是好儿郎,早晚听命于我。’

    桓熙是真的想过要将这一万将士扣留下来,但是担心桓温会因此急眼。

    毕竟老奴自己也只有五万精锐步骑,被桓熙扣住一万,能不和他急眼么。

    桓熙收回目光,又看向了身旁的邓羌,小声透露道:

    “我已经上奏朝廷,为破胡(邓羌字)表功,请封安定郡公。”

    邓羌闻言,惊喜不已,连连向桓熙表示感激之情。

    实际上,桓熙也曾苦恼过,究竟是该由邓羌为并州刺史,还是以沈劲为并州刺史。

    别看桓熙设立的并州,如今只有河东郡这区区一郡之地,但这终究是一个刺史的官位。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