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臣离开洛阳时,楚公寄言,希望梁公能够经略弘农。”
桓熙对此可谓是焦头烂额,如果能够选择,桓熙自然是希望能够继续依托潼关、高王两处险隘,稳固东面防线,而后经由河套地区,在北方与苻建争夺代国的控制权。
当然,桓熙也能理解桓温的苦衷。
洛阳北有虞国、燕国,东面的兖州如今也被姚襄占据,荀羡在秋收之后已经与他置换了领地,退往淮南。
如果没有桓熙在弘农郡布置重兵策应,桓温又怎能放心经营洛阳。
“家父有言在先,我若置之不理,必会招人非议,认为桓某忤逆不孝。
“罢了,这世上哪有事事称心如意的说法。
“我自会写信给父亲,答应他在冰雪消融以后,向弘农迁徙民众,布防重兵。”
桓熙无奈摇头,他又询问王猛:
“先生以为,何人可为弘农太守?”
王猛沉吟片刻,说道:
“臣以为,非邓破胡(邓羌)莫属。”
说着,王猛解释道:
“梁公意在代国,无暇顾及弘农,必以帅才镇守当地,统领大军。
“梁国将领之中,能当此任者,唯邓(邓羌)、谢(谢艾)二人而已。
“二人的才能只在伯仲之间,但邓将军此前随臣响应楚公号召东出,与楚公以及楚国将领有旧。
“而谢尚书任职兵部,另有重任,因此,臣斗胆向梁公进言,请以邓将军为弘农太守。”
桓熙微微颔首,王猛所言,甚合他的心意,但桓熙还是好奇,因为他并没有来得及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王猛,桓熙问道:
“先生怎知桓某意在代国?”
王猛笑道:
“主公若非意在代国,怎会以应远(邓遐)镇守银川。”
桓熙闻声发笑,原来是这项人事安排让王猛猜到了自己的想法。
邓遐固然是一员大将,但并非帅才,由他坐镇西套草原,也就代表着桓熙自己的精力会放在河套地区,自然不用谢艾、邓羌这样的统帅去主持局面。
而慕容英母子如今正在长安,不难联想到桓熙的下一步计划,就是要与苻建争夺代国的控制权。
桓熙戏虐道:
“先生这话若是传扬出去,只怕应远不会善罢甘休。”
王猛满不在乎的说道:
“此间只有我与梁公二人,出猛之口,入梁公之耳,又怎会传扬出去。”
话音刚落,只见房门被推开,桓熙以为是刺客,正欲起身呼喊,定睛一看,却是权翼笑着走了进来:
“景略此言差矣,岂不闻隔墙有耳。”
说着,权翼躬身向桓熙行礼。
见来人是权翼,而非刺客,桓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