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是在虞国如今实力大增的情况下。
桓温注视着王猛,正色道:
“我需要梁国往弘农迁徙人口,经营弘农郡,在当地驻扎重兵,以便随时驰援洛阳。”
这件事并非王猛能做主,但桓温也不是要与桓熙商量,而是命令。
楚公不能命令梁公,但父亲能够命令儿子。
王猛应道:
“下官定会将楚公之意,转达于梁公。”
桓温点点头,王猛此时也向桓温提出辞行。
燕军已经退兵,梁军自然也当回师关中。
桓温没有阻拦,只道:
“明日将与先生分别,今夜略备薄酒,还请先生过府一叙,与老夫秉烛夜谈。”
王猛一口应下,他先行告退,安排明日班师的事宜,等待天黑后,再来与桓温同饮。
与此同时,许久不曾露面的桓熙已经离开了凉州。
一同被他带走的,除了跟随他前去会盟的部队之外,还有从数十万胡人青壮中选拔出来的百保鲜卑,以及此前从前凉将士中挑选出来的一万精骑。
当然,他们的家人也在秋收之后,被桓熙一并迁走。
在会盟诸部,确立了自己的河西共主身份后,桓熙已经无需再将这支前凉精骑安排在凉州了。
凉州不仅有当地的州郡兵,遇到突发事件,单于台还可以征调各部青壮。
因此,只需在敦煌留下五千步卒,维持对西域的影响,其余一万精骑,完全可以调离凉州。
毕竟如果让他们留在凉州,想要征调这些骑兵东出作战,路途实在太过遥远。
此时,桓熙麾下已经有六万人的战兵规模,其中重甲步兵三万,枪骑五千,前凉精骑一万,敦煌步兵五千,鲜卑骑兵一万。
桓熙在凉州时,为各部骑兵赐予番号,鲜卑骑兵自然是被称为百保鲜卑。
而五千枪骑则号为亲卫义从。
实际上,这支枪骑之中,绝大部分都是桓熙在击败石苞之后,从后赵骑兵之中选拔而来,氐人、羌人、羯人、匈奴人、鲜卑人应有尽有。
当然,他们跟随桓熙南征北战多年,早已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忠心,今后也将作为桓熙身边最亲近的卫戍部队,只有在他亲征时,才会跟随出战。
而被迁往关中的一万前凉骑兵则号为关陇突骑,同样是作为近战骑兵,用以冲锋陷阵。
只有匈奴弓骑保留原有的称号。
当然,也不能忘了被桓熙迁往西套平原的乞伏部。
乞伏氏已经被桓熙圈禁在了长安,乞伏部已经彻底被他控制。
一如西套平原上的匈奴人,今后,乞伏部的骑兵也将进入梁国的战斗序列。
原本三万名乞伏部骑兵,有将近两千人被选入了百保鲜卑,剩余的将士之中,桓熙又以射术为考核标准,从中挑选了两万人,作为弓骑。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