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会战鸿池(二)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箭的射程。

    战场上剑拔弩张的气氛得以缓解。

    不久,随着慕容恪的令旗招展,燕军徐徐后退,暂时与楚梁联军拉开距离。

    慕容恪此举,并非是要退出战斗,而是要切换阵型。

    雁行阵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两翼的箭矢压制敌方,但不利于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眼下燕军的箭矢无法对梁军造成有效杀伤,自然不能继续保持雁行阵,需得改变阵型。

    慕容恪麾下有九万步骑,这么多的军队重新进行部署,必将引发混乱。

    如果就在梁、楚联军的眼皮子底下变阵,王猛、桓温又怎可能放过这个时机,一定会燕军自乱阵脚,掩杀而来。

    因此,燕军必须先往后撤。

    当然,如果梁楚联军从身后跟了上来,那无疑是正中慕容恪的下怀。

    燕军可以一直往后退,直到梁军的重步兵体力耗尽为止,便可回身冲锋。

    王猛自然清楚这一点,眼见燕军后退调整阵型,他赶忙让将士们原地坐下,抓紧时间恢复体力。

    同时又派遣信使与桓温、邓遐取得联系,向二人道出自己猜测的燕军主攻方向,即邓羌的骑兵方阵。

    原因很简单,楚梁联军分为三部,呈品字形。

    位于最前方的梁军方阵已经暴露了底牌,慕容恪不可能去硬撼一支重步兵方阵。

    而桓温依托车辆,结阵固守,同样难以突破。

    因此,慕容恪要改变兵力部署,只可能是仗着骑兵优势,主攻邓羌所率领的骑兵方阵。

    当燕军重新布置兵力,再度靠近之时,王猛站在指挥台上,远远望见燕军的阵型,果真如自己猜测的一样。

    慕容恪将近战骑兵安置在左翼,而将弓骑兵集结在右翼。

    此举,自然是要以左翼的近战骑兵进攻原本品字形中,位于梁军后方右侧的邓羌骑兵方阵。

    以右翼的弓骑兵骚扰品字形中,位于梁军后方左侧的桓温步兵阵营。

    但在燕军调整兵力部署的同时,桓温、邓羌也完成了阵型的调整。

    楚梁联军不再呈品字形布阵,而是分为了前、中、后三军。

    梁军重步兵依旧在前,邓羌的骑兵居中,桓温的车阵在后。

    燕军当时正在远方重新部署兵力,调整阵型,自然给到桓温将车阵向斜后方移动的时间,使得楚军步卒的阵型与王猛的重步兵方阵、邓羌的骑兵方阵形成一条直线。

    梁、楚步卒都结方阵,将弓手护在方阵内。

    又由各自阵中的弓手,负责保护位于步兵方阵之间的骑卒。

    如果慕容恪的近战骑兵进攻楚军骑兵方阵,则将暴露在梁、楚步兵方阵的箭矢之下。

    一旦燕军骑卒顶着箭矢发动冲锋,突击楚军骑卒,只要被楚军骑卒缠住,轻易就能被梁、楚步兵方阵包围。

    毕竟阵型是死的,人是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