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问策王猛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因此,燕军轻易败退,哪怕对方丢盔弃甲,桓温也是无动于衷,禁止追击。

    果不其然,伊阙关以北,慕容垂见联军迟迟没有追出关城,心知对方没有中计,只能不甘的带着伏兵现身,返回洛阳。

    不多时,联军斥候汇报了这一件事。

    此前提议追击的幕僚羞愧难当,但桓温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出言安抚。

    桓温不是冉闵,不会因为你献策有误,就要灭人满门。

    归根结底,将佐们只是献策,真正做出决定的是统帅。

    如果出错了主意,就要被追责,久而久之,麾下将佐定会噤若寒蝉,往后也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众人离开后,桓温留下王猛,问道:

    “如今慕容恪想要与我在洛阳会战,先生可有破敌之策。”

    王猛不假思索道:

    “欲取洛阳,猛有上、中、下三策献于楚公。”

    实际上,早在新城县时,王猛就已经在思索破敌之法。

    桓温听他这么说,立即来了精神,问道:

    “敢问先生,何为上策?”

    王猛吐出一个字:

    “拖。”

    桓温带着疑惑复述道:

    “拖?”

    王猛颔首道:

    “正是,荆州四面没有外敌,楚公大可驻军于伊阙,与慕容恪僵持,时日一久,燕人必然退兵,这是必胜之法。”

    桓温在兼任荆、江二州刺史以外,手握益州、宁、广、交等四州的兵权,正如王猛所言,荆州不会受到外敌的侵扰。

    而燕国西邻虞国,南有占据青州的段部鲜卑,他们占据河北不久,统治并不稳固,拖的时间长了,洛阳之战必然是以燕国退兵而结束。

    桓温的粮食固然要从南阳郡调拨,燕军的军粮同样要从河北运来。

    河北固然人口众多,土壤肥沃,但此时的冀州并没有完全恢复元气。

    真要是陷入僵持,比拼国力,燕国真的拼不过桓温在过去七年的积累。

    这也是慕容恪为何要将桓温放入洛阳盆地,正面会战,期望速战速决,而不是将他阻挡在伊阙关外的主要原因。

    桓温听了王猛的解释,沉吟不语。

    他当然也知道这是必胜之法,但磨剑七年,此番终于亮剑北伐,桓温还是希望能打一场漂亮仗。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北伐,出动了五万楚军,四万梁军,总共九万将士,同时征调了数万民夫随军,这么多的人,每天要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与燕军僵持的时间长了,纵使慕容恪率先支撑不住,领军退回河北,但是耗光了荆州的积蓄,只得到了洛阳一座空城,将来哪还有财力、物力继续去经营洛阳。

    正如慕容恪想要重创桓温主力,桓温又何尝不希望借着这一战的机会,打得燕人不敢南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