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楚臣使梁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在关中留有重兵。

    “阿奴,我所担心的,正是梁军东出。”

    慕容垂宽慰道:

    “传闻桓熙将在凉州会盟河西鲜卑,有乞伏部叛乱在前,相信此言非虚。

    “愚弟窃以为,纵使梁军东出,桓熙无论如何也赶不及这一战,阿干又何必为此忧虑。”

    慕容恪摇头道:

    “桓熙麾下并非无人,我听说,桓熙盛赞王猛为当世诸葛,孔明又怎会不通军事。

    “若梁军东出,必是以王猛为帅,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可轻视。”

    慕容垂闻言默然。

    雍州,长安。

    司马兴男前脚刚刚离开,桓温的使者就匆匆赶来了关中。

    桓温并非不知变通之人,当初拒绝桓熙出兵响应,只不过是认为周成不堪一击,破之如齑粉。

    如今慕容恪、慕容垂统率十万步骑陈兵河阳县,明摆着等他率军北上,桓温又怎会以孤师进攻洛阳,王徽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奉命前来长安,与梁国联络出兵。

    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时年十七岁。

    桓温与王羲之是年少时的密友,王羲之曾为桓温斡旋与朝廷的矛盾而被免职,而桓温第三子桓歆又娶琅琊王氏嫡女为妻,如今,王徽之被送来桓温的幕府历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王徽之如今担任参军一职,虽然生性高傲,放诞不羁,但因才华出众,又是故友之子,因而深得桓温的喜爱。

    当王徽之来到长安时,立即在士人之间引起了轰动。

    由于桓熙推崇王羲之的书法,闲暇时,总会邀请将佐们与他共赏《兰亭集序》,称赞王羲之的书法,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王羲之的名声,早就不再局限于江南一隅,其书法,也为关陇士人所推崇。

    众人慕名已久,如今王羲之的儿子来到长安,关中士人们自然都希望能够通过王徽之,求得一副王羲之的墨宝,或作收藏,或是进献给桓熙,以讨好那位关陇之主。

    然而,在看到王徽之蓬头散发,衣冠不整的落拓模样,关中士人无不大失所望。

    实际上,王徽之不修边幅,并非是因为舟车劳顿,他在桓温身边时,也是这幅模样。

    王猛是在尚书台接见的王羲之,与其他人的反应不同,王猛倒是喜爱王徽之不为世俗眼光所拘束。

    毕竟在原时空,王猛前去求见桓温,就是一面扪着身上的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谈天下大事。

    “王参军率性而为,颇有竹下之风。”

    王猛当先赞道。

    所谓竹下之风,自然是指竹林七贤之遗风。

    王徽之虽然高傲,但自入关中以来,见到百姓安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心知辅佐桓熙治理关中的王猛功不可没。

    因此,哪怕王猛出身卑微,王徽之却也不曾表露出倨傲之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