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天人感应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以众凌寡,魏兵甚至食不果腹,居然打出这样的仗来,慕容恪有名无实,并非我的对手。”

    倒也不怪桓温小瞧了慕容恪,那一战,打得实在丑陋。

    至于苻健、苻雄兄弟二人,桓温倒是知道,他们兄弟,一个领军五万,却奈何不了区区一座城池。

    另一个甚至被桓熙带着一群没有进行过整编,临时接手的匈奴人迎头痛击,狼狈而走。

    桓温一想到自己北伐,将要面对这种对手,不由感慨道:

    “北境无英雄,遂使小儿辈(桓熙)成名。”

    毕竟他桓温凭着一万精兵就能灭亡成汉,如今早已准备了五万精锐步骑,就等着夏秋之际出兵北伐,按理说,就应该横扫中原,如今只是把目标放在许、洛,已经算是在求稳了。

    然而桓温并不清楚,慕容恪面对的一万冉魏精锐步卒,都是在经历过一场场厮杀,而练就起来的强兵,又在林地作战,占据了地利。

    他也不知道,苻健面对的高王城,又究竟是怎样的险峻。

    桓温从未去过北方,如果可以亲眼看一看高王城所在的山川地势,恐怕能够收起轻视之心。

    至于匈奴弓骑,桓温对于骑兵的应用,自然比不过桓熙。

    在没有见识过骑兵步射战法之前,他确实很难想象苻雄当时的无力感。

    实际上,桓温能以一万精锐轻兵疾进,攻取成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汉无英雄,遂使他成就这场丰功伟业。

    桓温为桓熙回了一封信,信中让桓熙专注自己的事情,当然,言辞比较委婉,比较正如郗超所说,桓熙能有这份孝心,始终是好的。

    桓熙收到回信,一直愁眉不展,原因是他从郗超的私信中听说了桓温对待北方敌人的态度。

    正所谓骄兵必败,更何况慕容恪、慕容垂、苻健、苻雄等人并非桓温以为的那样不堪。

    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北伐,只怕攻取了洛阳,也会凶多吉少。

    因此,桓熙还是准备在桓温北伐期间,移师弘农,做好虞国、燕国一旦袭击洛阳,自己随时东出,救援桓温的准备。

    只是,事情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

    过去几年,上天庇佑,桓熙的治下虽然常有小旱,但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灾情,以关陇地区的气候来说,还算是风调雨顺。

    然而,梁国刚刚建立不久,天灾就悄无声息的来临。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五月。

    凉州武威郡等地的田野间,民众无不哀嚎哭泣。

    分明正值盛夏季节,但是一场大霜突如其来,降临在凉州,将田里的禾苗、果实尽数冻死,今年武威、金城、西北三郡注定颗粒无收。

    凉州长史,武威郡太守赵俱亲自视察城外的田地,目睹灾情,不由眉头紧锁。

    他担心的倒不是灾情,毕竟凉州不同于江南、中原等地,相较于农耕,畜牧业才是凉州地区的主要农业方式。

    但问题就出在五月降霜这件事情上。

    在古人的认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