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加官进爵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后周、北宋时的宰相王溥就是因为官爵高于父亲王祚,因此父子关系闹得很僵。

    当然,儿子的官爵要高出父亲太多,就没有这种忌讳了。

    对此,王猛拿出了办法,他进言道:

    “主公平定凉州,临贺公又怎能说是没有功劳,若非临贺公抚育成才,主公安能立此功业。

    “猛以为,临贺公应当一同受到封赏。”

    众人纷纷附和,桓熙借口自己要考虑考虑,让众人暂且回去军府当差。

    离开前,他特意叮嘱权翼,往后不许轻视生命。

    当晚,就有两千匹布被秘密送到了权翼的府上。

    权翼大受鼓舞,对于推动此事也更为积极。

    翌日,曾经守备森严的西汉皇城如今门户大开,长安百姓在权翼等人的带领下纷纷涌入,伏跪在未央宫前,请求桓熙顺应民意。

    桓熙见群情汹涌,无奈只得答应下来。

    众人见状,无不举手欢呼。

    桓熙连夜与王猛、权翼商量该如何为自己与父亲桓温请封。

    最终决定,表桓温为大司马,自己则进位大将军。

    自汉魏以来,时而大司马的地位高于大将军,时而大将军的地位高于大司马,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同为最高军事统帅的官职,掌握兵权,位在三司,即司空、司徒、司马之上。

    通常情况下,不会同时出现。

    但桓温、桓熙父子的情况较为特殊,真要破例,也能说得过去。

    至于爵位,现在还不是称王的时候,毕竟自曹操、曹丕、孙权、司马昭、司马炎以来,异姓称王所释放的信号还是太明显,目前还没有控制建康,也不应该把朝廷逼得太急,倒不如先称公。

    这里的公,并非郡公、县公,或者北周以后的国公。

    而是具有封国的公,譬如魏公曹操、晋公司马昭。

    桓温的封号倒是不需要多想,他常驻荆州,没有比楚公更适合桓温的封号了。

    唯独桓熙的封号,到时让王猛、权翼有了不同的意见。

    权翼以为,桓熙如今占据关陇,当以秦为封国国号,称秦公。

    当然,权翼自己是秦州人,希望桓熙称秦公,多少也带着点私心。

    但王猛却认为,秦朝苛政深入人心,名声太差,倒不如以梁为封国国号,称梁公。

    王猛的理由有二,其一,梁国本就是春秋时的关中诸侯国。

    西周周宣王时,秦国国君领兵勤王,立下功劳,周宣王将秦国国君没有继承权的小儿子封在河西,这就是梁国的由来。

    此河西并非如今的河西走廊,而是紧邻河东,在战国时期,被秦国与魏国反复争夺的河西之地。

    第二个原因则是梁州,虽然桓熙如今的统治中心在长安,但他真正成为一方诸侯,还是因为当上了梁州刺史。

    也是出镇梁州之后,桓熙才能够脱离父亲桓温的掌控,独自开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