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到榻沿与张玉儿并肩坐着,握住了她的手,桓熙能感受到她在微微颤抖。
将张玉儿手中的团扇移开,那张稚嫩的脸庞映入眼帘,桓熙立即被吓醒了酒,他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脸颊,想让自己更清醒些,莫要在酒后做出糊涂事。
张玉儿哪怕到了明天,虚岁也才十三,自己怎么可以打她的主意。
但张玉儿自然不了解桓熙的想法,毕竟在古代,十二三岁成婚也不是稀奇事。
张玉儿不解道:
“将军这是怎么了?”
桓熙故作叹息道:
“只是想起一些事情。”
张玉儿问道:
“不知能否与妾身说说?”
桓熙颔首道:
“自无不可。
“我听说,女子如果怀孕时年纪太小,容易难产。”
说着,桓熙提议让她暂且在自己府中住着,等年岁稍长,再与她欢好。
倒不是桓熙迂腐,他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面对这种年纪的少女,万万不能生出淫邪之念。
他之所以纳张玉儿为侧室,不过是出于政治考量,为了安抚凉州士民罢了。
张玉儿虽然不理解桓熙的坚持,但一想到对方是出于关心自己,心中还是忍不住为此欣喜。
桓熙起身离开,张玉儿又难过起来:
“大喜之日,将军真的要走吗?”
桓熙宽慰道:
“佳人在前,我若留下,又怎能坐怀不乱。“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张玉儿又如何能够开口挽留。
桓熙离开前,张玉儿鼓足勇气,从身后抱住了桓熙,轻声道:
“妾身会一直等着将军,只求将军莫要将我抛在脑后。”
桓熙回身,抚着她的秀发,说道:
“无论是在凉州,还是回去长安,我都会时常看望你,若不是在意你,我又何必等待这么长的时间。”
张玉儿闻言,只觉得内心暖洋洋的,认为自己找到了值得托付一生的良人。
而这位良人在离开后,又在深夜将她的庶母郭姜、庶祖母刘美人唤了过去,与二人尽享欢愉。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元旦。
西晋于建兴四年,即公元316年灭亡,但前凉一直沿用西晋建兴年号,今年应该是建兴四十二年。
可由于桓熙占据姑臧,东晋永和年号自然将要在凉州大地取代西晋建兴年号。
新年伊始,桓熙就在元旦带着一众将佐与当地士人前往张轨、张寔、张茂、张骏、张重华等人的陵墓前祭拜。
此举大受当地士民的赞誉。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