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殷浩真的渡河了!”
姚襄大惊,他前几日接到殷浩的传令,命他引军出彭城,为先锋,先行进驻徐、青边境,自己随后引军就到。
但姚襄并没有往心里去,以为殷浩一计不成,又来一计,肯定有什么陷阱等着自己。
不曾想,殷浩居然真的渡过了淮河。
姚襄紧张地问道:
“此行有多少兵马?”
姚苌回答道:
“不下七万。”
姚襄沉默不语,许久,他沉吟道:
“莫非殷浩进攻青州是假,夺我徐州是真?”
姚苌脸色凝重:
“并非没有可能,兄长不得不防。”
姚家兄弟的担忧不无道理,毕竟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都不敢相信,殷浩在三番两次谋害姚襄不成的情况下,居然会以姚襄作为北伐先锋。
但殷浩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就好像谢安的弟弟谢万奉命领军,却不愿与麾下的将领、士兵亲近,反而同他们保持距离。
这个时代,就是有这么一些自视甚高的士人,他们单纯的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颐指气使,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从而忽视别人的感受。
姚襄冷笑道:
“无论殷浩究竟是何来意,既然到了淮北,他就别想轻易脱身。”
姚襄对殷浩,可谓是恨之入骨。
无论殷浩究竟是想要进攻青州,还是图谋徐州,此番渡河北上,对于姚襄来说,都是上天赐给他的机会,让他能够报仇雪恨。
姚襄立即征召将士,得步骑六万,假装奉殷浩之命前往徐州与青州的边境,等候殷浩,实则趁夜南下,埋伏于殷浩北上的必经之道。
殷浩全无防备,毕竟在他心里,姚襄对自己俯首听命,连自己想要害他性命,他也不敢反叛,这么温顺一个人,怎么可能反咬自己一口。
当听说姚襄已经率军北上,殷浩更是没有了半点提防,在徐州行军一如此前在淮南行军,并未派遣哨骑仔细探查道路。
永和九年,十月末,殷浩统率七万将士沿着泗水北上,行至下邳县(今江苏徐州睢宁)葛碌山,距离彭城仅有咫尺之遥。
见天色还早,殷浩下令道:
“穿过山谷,今日在山后扎营。”
然而殷浩并不知道,姚襄的伏兵就设在山谷之中。
晋军被殷浩催促着进入山谷,四面突然爆发起喊杀声,箭矢、滚石从两侧山坡上落下,姚襄、姚苌各领一军,姚苌率领步卒在山谷中列阵,截杀已经入谷的晋军。
而姚襄统率骑兵,冲杀山谷外的晋军。
晋军在行军时,并未穿甲,毕竟穿甲行军,也意味着更大的体力消耗,将士们每天能走的路程也就越短。
殷浩甚至大意得连哨骑都不曾派遣,以为是在国内行军,又怎会让将士负重行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