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着,他端起酒樽,起身对众人道:
“山河破碎,中原沦丧,惟愿诸君秉持匡扶之志,勿生懈怠之心,桓某与诸君共勉!”
桓熙在大喜的日子说起这种事情,自然是他发觉麾下有部分将佐貌似失去了进取的动力,满足现状。
当然,这也怪不得人家,以桓氏如今的实力,早已有了称帝的资本,到时大家都是元从,又何必再去拼搏。
桓熙今日,就是想要提醒众人,如今据有雍、秦、梁三州,看似兴盛,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恢复中原,匡扶天下,才是桓熙的志向。
如果心生懈怠,不能与他一同努力、进步,未来的帝国当然还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但地位注定将会边缘化。
桓熙说罢,举杯一饮而尽。
众人纷纷起身,王猛当先表态道:
“为图主公兴复之志,臣必殚精竭虑,效犬马之劳,不敢懈怠!”
众人闻言,同声附和,饮下杯中酒水。
回到椒房殿,阿满早已被乳娘抱了去,谢道韫用热毛巾替桓熙擦着身子。
“夫君不是说过要戒酒么,今日怎么又喝了这么多。”
桓熙带着醉意笑道: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手上却不老实,谢道韫白他一眼,说道:
“夫君又在哄我。”
但也没有将桓熙的手拍开,就这般放任了他。
翌日,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正月初一,朝廷颁布诏书,大赦天下。
东晋几乎每年都有大赦,曾经因为贪腐,而被发配充军的关陇官员们,早就已经各回原籍。
虽然不再追究前罪,但想要重新出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桓熙不仅没有在雍、秦二州设立中正官,甚至也将梁州的中正官给撤销了。
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就在于地方中正官具有品评优劣,选拔人才的权力。
但在过去,桓熙治下的官员选拔模式,较为粗放,便是由他发布求贤令,人才闻讯前来投奔,而后由他与王猛量才录用。
这一点,桓熙饱受江南士人的批评,毕竟自曹魏以来,九品中正制就是选官用官的主要途径。
但桓熙还是顶住了压力,毕竟人事权,怎么可以下发给地方。
桓熙并没有急于挑战江南士人的神经,推出科举制。
就目前来说,时机尚不成熟。
桓熙如今,重点关照三个方面的动态,一为凉州,二为并州,三为河套。
至于前燕,桓熙心底清楚,对方就是自己未来最主要的对手,但有限的精力,还是应该专注于眼下。
凉州、并州无需阐述,至于河套,虽说刘务桓、刘阏陋头如今对待自己还算恭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