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她扶着粗了一圈的腰,“还明显吗?”
“不明显,等我给你挂两个竹筒。”
竹筒必不可少,全族上下,无论大人小孩都有自己装水的竹筒,梨花给老太太的腰间挂了两个,“阿奶,出门后莫与人多说...”
“阿奶知道,毕竟家里死了人不是?”
梨花又去叮嘱其他人,让她们管住嘴,什么事等出城后再说。
妇人们自是应下。
唯独元氏。
她进城是想留在城里过好日子,不是背井离乡逃荒的,昨天当着大家伙的面她不好质疑梨花的决定,可眼下不同。
趁族里人收拾东西,她悄悄去了前边铺子。
赵广昌负责给客人舀粮,见元氏在后头唤她,以为她又在老太太那儿受了委屈,正想哄哄她,不成想她开口就说赵广安套好车要出城,族里人今夜离开,留他在铺子等赵大壮他们。
他看了眼笑容满面的赵铁牛,有些时日没见,赵铁牛油嘴滑舌不说,还特别听梨花的话,俨然一副狗腿样。
他问,“三娘搞的鬼?”
“不是她还有谁?”
老村长下不来床,外头的消息都是梨花说与他听的,片刻前,梨花跑进卧房看老村长,没多久老村长就让大家伙连夜出城,元氏纳闷,“你说她想干什么?”
城里治安再差,起码有院墙拦着,一旦出去,就只能任由那些人抢。
元氏想不明白,“大郎,咱们走吗?”
“县里不是久留之地,但也不能由着三娘拿主意...”他怀疑梨花留下他是为赵广安谋划族长之位。
赵大壮为人太过秉直,不适合接替组长之位,且他们这房最富庶,做族长后,给族里带来的好处最大。
前几年就有人讨论是他还是二弟做族长合适,眼下二弟买粮未归,他再出什么事,族长之位就只能是三弟了。
想清楚这点,他吩咐元氏,“待会你趁人不注意,偷偷把三弟喊到前面来。”
梨花想让他守铺子,他就把赵广安留下。
元氏心下明了,“我和文茵她们走吗?”
赵广昌点头,随即回到麻袋前,见赵铁牛望过来,他笑了笑,“四郎闹着要吃永安巷的糖葫芦,我过去看看...”
“大堂兄还有银钱?”
“......”赵广昌斜他一眼,掸着衣服上的灰走了。
晚霞半墙时,赵广安他们牵着牛出发了,一辆车一辆棺材,最后一辆车堆着成摞的衣服,衣服又脏又旧,老远就能闻到臭味,像极了死人的衣衫。
老太太她们哭哭啼啼的揉着眼睛跟在后头,别说,真像出殡的队伍。
目送她们离去的二堂爷情不自禁落下泪来,“也不知我死后是哪般光景。”
他这个岁数,过世称得上喜丧了,在村里,他的丧事肯定会风光大办,香蜡纸钱应有尽有,可今年闹灾,有口棺材已是万幸,哪儿敢奢望其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