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除旧俗 (5/9)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伤鬼事件,查得原因,却是“解冤仇”时期,为了给窟窿城及其爪牙制造麻烦,解冤仇们散播了大量的法器、符箓到坊间。如今,这些符箓、法器反倒成了城隍府的麻烦,凡人不懂其中门道,得到了就胡乱使用,钱塘又是人鬼杂居,难免误伤好鬼。李长安一边和大伙儿商量着修改了《要义》,添加了滥用法器、符箓的危害与罪过,一边叫鬼差们尽快收缴流落在外的法器符箓,又约谈了各家巫觋、法师与寺观,商定了能贩卖的法器、符箓的范围。思及曾经沿街卖符的日子,也算是屠龙者终成恶龙了。

    许多麻衣师公纷纷上书反映:为拔除窟窿城在人间的香火,城隍府采取矫枉必须过正的策略,将一应火凶、水凶、红煞、白煞等等打为淫祀,一律禁止,收押、杖责了胆敢犯禁的巫师,百姓没有选择,只能依麻衣师公们所言,放弃了旧俗。然而,百姓听从之后,某些人却因此发了癔症或大病一场,叫许多麻衣师公的努力作了白费,钱塘上空的青莲都褪色几份。仔细调查后,才晓得钱塘本地人鬼混杂、阴气积淤,本就易催生凶历。旧俗中固然有恶鬼借此盘剥,却未必都是虚构。幕府只好再修改《要义》,只消不祭拜窟窿城,便允许巫师做法事,但事前需禀告城隍府,做法事时也需阴官在场监督。

    有府中僚吏并坊间友好人士联合上告,恶鬼退入地下后,食秽、掠剩等诸司人员逃散一空,以致沟渠污秽山积,市上奸人横行,请复立食秽、掠剩、回禄诸司。城隍不许,以为清通沟渠,灭火防灾,监察偷盗是人间之事,合该官府管制,坊人自理,与冥府何干?城隍府只消记录在案,死后奖惩即可。

    因城隍宝印遗失,诸司运行不畅,文判华翁欲重订生死簿,但无论是统计生籍还是死籍,以往都顺从配合的各坊坊正与鬼头们却尽作推脱,再三追问,原因却是轮转寺不许,事遂搁置。

    如此等等,一桩桩,一件件,最终都落在《钱唐城隍说驱凶除煞要义》这本小册上,删了又改,改了又添,开始还抄印新册,后来干脆在旧册子上删改、贴黄或塞新的书页,连名字都改成了《钱唐府君驱凶除煞大律》,于是原本薄薄一册《要义》已成了厚厚一本《麻衣律》。

    律既成册,言已成书,那么事自当功成。

    …………

    城北有一口老井。

    井水早已干枯,因俯探深不见底,便有传言其直通幽冥,坊间唤它“悯老井”。然,一口枯井,谈何悯老呢?

    钱塘固然繁华,但街边也少不了乞儿,严冬也少不了冻殍,坊间人家总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到了这地步,男人尚可投身南洋,女子可为他人妻妾,孩童亦有寺观时而招收童子、沙弥。

    唯独老人,一文不值,无处可去。

    何不一了百了,免得再受人世饥寒颠沛之苦。

    然自戕之人往往作祟,唯独投入此井,不仅尸落无臭,更从未有冤魂为厉,世人以为其深可直通幽冥,故人能走得干净,投井者多是老人,所以称作“悯老”。

    又是一夜三更时。

    数名老人相约投井,骂走了哭哭啼啼的儿女,分享了一坛子水酒,便合力搬开井口封石。

    刹时间。

    一股子恶臭上涌,熏得老人们纷纷退避,直骂传说害人。

    但着实是他们误会了,传说是“真”的,枯井确实直通“幽冥”,但此幽冥非彼幽冥,通的不是阴曹地府,而是窟窿城。井底常常有鬼神守候,投井者品相完好的送去魙巢,缺损的作了血食,所以尸落无臭,魂去无厉。

    然事已至此,埋尸地再臭,又怎容打退堂鼓呢?

    可其中一名老人,却忽的瘫坐在地,“呜呜”哭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煞七十二变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shaqishierbian/read/97/38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