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刘娥还挺有容人之量,不仅未怪责龚美将她卖掉,反而认其为兄。”
冯劫道:“这也是刘娥无奈之举,其无其他相熟之人,只能以龚美为助力。且在刘娥看来,龚美虽在汴梁将她卖于赵恒,可若非龚美将她带到汴梁,她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赵恒,刘娥应当对龚美存有感激。”
李念点头道:“应是如此。刘娥没有庞大的宗族,只是一孤女,这可能也是赵恒想立其为后的原因。”
像刘娥这种,赵恒基本不用担心立刘娥为后后外戚会做大。
“大中祥符三年,在赵祯诞生后,刘娥取其为己子,名下有了儿子,刘娥也就更有了封后的基础。”
“于是,在大中祥符五年,虽群臣反对,乃至拒绝为赵恒起草册立刘娥为后的诏书,可赵恒还是立了刘娥为后。”
“刘娥成为皇后后,不仅将宫闱之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还陪伴赵恒处理奏章,这为刘娥积累了处理政务的经验。”
始皇帝这时问道:“那赵恒就没发现如此会有不妥?”
这越听越像唐高宗李治和武媚的故事,武媚也是陪着李治处理政务,随后直接自己上手。
宋在唐后,赵恒不可能不知道李治和武媚之旧事。
李念笑道:“自然注意到了,且在天禧三年辛卯,太白昼见,占曰:‘女主昌’。这占卜得出的女主是谁,赵恒不用深想也有答案。”
“赵恒担忧刘娥会危害赵宋江山,便有意让太子赵祯监国,只要赵祯能顺利监国,就算刘娥再有野心,也难以掀起风浪。”
赵恒的“太子监国”计划一旦成功,哪怕赵恒突然病逝,刘娥也难掀起风浪。
因为赵祯可直接从监国的太子丝滑地即位成为下一任皇帝,刘娥想插手也很难。
“寇准得知赵恒的打算后,主动参与了其中,可惜事情败露,赵恒本就没有下定决心要实行计划,在败露后,把事推到了寇准身上。”
始皇帝道:“这赵恒毫无君王担当,寇准忠心于他,其竟在事泄后,将过错推于寇准。”
李念道:“此时的刘娥已不是初入宫时毫无名分的女子,其为赵宋皇后,在朝中已有势力。刘娥、丁谓等人对赵恒施压,使之罢黜了寇准相位!”
“密谋败露,且寇准被罢相,让参与‘太子监国’密谋的其他人深感不安,这些人做了件蠢事,他们发动了兵变,计划将杀刘娥、诛丁谓,让寇准复相,再让太子登基,尊赵恒为太上皇。”
这些人完全不知道咋想,他们不了解赵恒,也不了解赵祯。
“且不说这些人很难兵变成功,即使成功,杀掉了刘娥、丁谓等人,其等所谋也难实现。以赵祯之性,即便登基为帝,也会听从赵恒,权力仍旧会在赵恒之手。”
这些人其实直接躺平,更有活命机会,兵变反倒走上了死路。
不过,他们想的是立赵祯为帝,有从龙之功,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些人密谋兵变也同样被泄露,全被逮捕,寇准也进一步受到打击,被刘娥削去莱国公的爵位,更连遭三贬。”
“经此番变故后,寇准和其党羽在宋廷中实力大减,刘娥实力增强。乾兴元年,赵恒驾崩,赵祯即位,刘娥垂帘听政。”
“刘娥垂帘听政也是当时形势所需,因那时的赵祯才十三岁,如何能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