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直在被秦人牵着鼻子走,从来就未逃出过秦人掌心。
一种无力、沮丧的感觉在几人心中生出。
沉默了会儿后,又一人道:“那我等该如何决定?”
一人叹道:“如今还有别路可选?是我等要向秦人投诚,而非秦人需要我等投诚。秦人只需将我等围困岛上,时日一久,我等自己便会不攻自破。”
“且我等又如何与秦人相抗?未听黄箴言那火炮之威?那火炮,绝非人力能够抵挡。”
另一人道:“也不知秦人是如何造出那火炮,要是我等当年有这火炮,定不会让秦人一统天下。”
又一人担忧道:“秦人可真心想要接受我等投诚?我等投诚过去,要是蒙恬学那白起……”
另一人道:“此时境况与白起时不同,且蒙恬也非白起。因而,我不担心秦人会否真心接受我等投诚,而是担心秦人是否真答应让我等回归故土。”
一人道:“只怕很难。即便秦人让我等归去,也定不会让我等回返故土,十有八九会将我等迁往他处。”
这是大概率会发生之事。
他们作为六国旧贵,虽说是准备向秦人投诚的六国旧贵,但身份在那,秦人不太可能放心他们,放任他们回返故土。
他们心知这是那蒙恬给他们画的饼,但不得不说,他们很想吃这个饼。
身为贵族,在逃到海外后,能过上的生活比一般士卒好,但如果有的选,他们也不想在这海外之地呆。
又一人语气低沉道:“我倒不在意是否还在故土,只希望能回去。”
听了这些人发言后,昭岳道:“我等必须要向秦人投诚,否则今日不亡,来日也必死。只是要看是带人主动去向那位蒙恬将军投诚,还是等一段时日,等更多秦军到后,和秦人里应外合将……诛除!”
昭岳未说将谁诛除,可帐内众人皆知,诛除那位楚王和其他王公旧贵。
昭岳接着道:“在这两个选择外,其实还有第三个选择。”
虽说帐内未点灯,光线昏暗,但昭岳能感到在他说出这句话后,其他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等他说出第三条路。
“我等原本计划与秦人里应外合,既是为保障自身安危,投诚秦人不被发现,也是想在秦人那立下功劳,让秦人看到我等诚意。只有我等对秦人有功有利,秦人才会更看重我等,于我等优待,只投诚秦人而无寸功,秦人必会看轻我等。”
“若我等立刻带人过去向秦人投诚,于秦人而言,我等功劳甚小,秦人即便接受我等投诚,恐也不会优待我等,我等也无凭仗和秦人讨议条件。”
“因而,我等必须要设法立功,让秦人认可我等功绩。”
听昭岳讲了这么多,有人已经猜出了昭岳想说的第三个选择。
一人压低了声音:“你……想要弑杀王上?”
帐内其他还没反应过来的人,听到此话,顿时一惊:昭岳竟然想在投诚秦人前,将王上给杀了,提着王上的人头去见秦人!
但几人思考了下,发现此事要是能做成,绝对能在秦人记上一笔大功,秦人对有功的投诚之人,总归会好点吧?
带着秦人想要的战利品去投诚,和啥都没带便去投诚,那将是两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