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恬的话却让五人有些犯难,昭岳等人派他们过来投诚,自然是想秦人能尽快与他们里应外合将那些人消灭。
可秦人近期不出兵,也就意味着短时间内没法与他们里应外合。
他们还要继续与那些人呆在一起,而拖的时间越长,越可能有变故发生。
从秦人的角度可以理解,毕竟兵少,岛上情况又复杂,秦人为了稳妥,不想在这时冒险出兵,很合理。
且秦人如今已立于不败之地,只需等到更多秦军到来,逐步推进便能获胜占据全岛,又何必急于一时?
但站在他们的角度,便不愿接受,且不说拖的时间久可能有变故,等到秦人援军到来,他们投诚的价值也会被大幅度减低。
等秦人大军到来这座岛,秦人凭自己实力就能扫平岛上一切,那还需要他们投诚?
现在的情况是他们要主动向秦人投诚,而秦人不必要他们投诚,他们投诚属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偏生主上等人的信物已在这位秦国将军手里,即便现在想要不投诚,也已经晚了,秦人到时把信物送到那位楚王手里,主上等人和那位楚王大概得内讧火并。
而主上等人和秦人火并起来,对秦人而言,无论孰胜孰败,都可接受,完全可以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
着急的是他们,而非秦人!
难怪这位秦国将军听到有信物时,立刻要派人去将信物取来,原来是为了掌握把柄,以此好要挟主上。
这位秦国名将当真名不虚传,步步为营,只要入其瓮中,便没有其他选择可作。
这倒是五人想错了,蒙恬根本没这么想,昭岳等人投诚固然好,然不投诚亦无所谓。
那名多次与蒙恬交流的人道:“将军,此事能否再商议一二?主上是真心实意愿投诚大秦!”
蒙恬道:“如何商议?再商议,本将也变不出兵马,莫非你想让本将手下这点兵马都随你等进山?若本将人马因你等折损,谁来担罪?”
这人迟疑了下,又道:“那将军,贵军何时能动?”
蒙恬看了眼这人,回道:“约莫在一月之内。”
一月之内,这未免有些久了……
不等这人说话,蒙恬又道:“本将知你等为难之处,无非是担忧本将故意拖延时间,不想接受你等投诚。若真这般担忧,不若让你等主上即刻带人前来此处投诚!”
“只要你等主上过来,本将会保障其等性命。”
这倒是个办法,可问题一是如何瞒过那位楚王和其他人,要是被发现,定会被那位楚王追杀,偷偷逃离可能会演变成双方火并。
问题二是他们过来,如何保证这位秦国将军不是在欺骗他们?
问题三是如此一来,他们投诚秦人的价值就小了许多,他们是逃到秦人这边,而非里应外合助秦人消灭那些人。
两者功劳高低,显然后者更高,功劳高才能更得秦人重视,给他们的赏赐也会更丰厚。
蒙恬倒无所谓,能与这些想投诚的人里应外合消灭那些六国余孽自然更好,可这些投诚的人逃到这边,也会沉重打击那群六国余孽士气,使之内部产生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