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儿臣愿向父皇自荐为大秦储君!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而非自作聪明去问。

    不少时候,自认为好的事未必是好事,就像他以前自认为对大秦有利,于是给父皇上书的那些谏言。

    始皇帝见扶苏没跳出来问胡亥去哪了,心中满意点头,是成长了,能有耐心,按捺得住去思考事情的背后原因了,不像以前那般,在一番自以为后便匆忙跳出来,根本未将事情思考清楚。

    这才是帝国储君该有的气象,将帝国交到其手中,才有可能承接得住!

    他以前那个长子,即便不发生历史上胡亥、李斯、赵高篡改遗诏之事,顺利继承帝位,始皇帝也不认为其能带领大秦变好变强,最多能让大秦多延续一段时日,却也不会太长。

    始皇帝认为,以原先扶苏的性情镇不住那些六国旧贵,最多让六国旧贵掀起的叛乱相比于胡亥即位来得迟一些。

    他自己在世时都不太能镇得住六国旧贵,那张良敢刺杀他,那项籍敢说出“彼可取而代之”之言,项氏一族敢招揽门客,铸造武器,训练军士就是证明。

    他活着时,六国旧贵都如此,等他死了,换上个扶苏,就能让六国贵族们放下造反的心,恭顺当帝国的良民?凭啥啊?凭扶苏善?

    反正始皇是不信什么如果不是胡亥即位,换成扶苏即位,能让大秦延续下去这种鬼话。

    大秦弊病太深,除了他这位一统天下的始皇,没人可以改,扶苏也不行,且六国贵族和大秦的主要矛盾是大秦一统天下时,大秦灭亡了他们的国,让他们失去了昔日的权势地位。

    想要消解这股矛盾,大秦就得恢复他们曾经的权势地位,可大秦如果这么做了,那当初统一天下干嘛?

    而不这样做,矛盾无法消解,六国旧贵们对大秦的恨意便不会消,必定会掀起叛乱,不管帝位上坐着的是胡亥,还是扶苏,只有直到一方消亡,此恩怨才能化解。

    在李念所说的历史上,结果是大秦崩亡,恩怨消解,在如今这个世界,是六国旧贵覆灭而得消解。

    大汉确实承了大秦的便利,大秦作为先行者,吸走了六国旧贵的仇恨,让六国旧贵对大汉几乎没有仇恨,他们难以认可先行者的秦,但他们能认可后来者的汉。

    原来的扶苏接不住原本的大秦,更接不住现在的大秦,如今的大秦消除了一些弊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面临的问题同样极多,且还是前所未遇的,以原先扶苏的性情,很难接得住!

    扶苏必须得适应大秦的变化,自己也随之而变,才能成为合适的大秦储君,毕竟连他都在因大秦而变。

    但扶苏很明智地不问胡亥去哪了,有人却问了,始皇诸子大多资质平庸,一名公子向始皇问道:“父皇,胡亥去哪了?为何不见他?”

    始皇看向问话的这名公子,倒也不觉失望,他已知道他这些儿子大多能力一般,这么多人面对胡亥、赵高的屠刀,不说反不反抗,连做到像公子高一般的都没有。

    换作是他,就算反抗不会成功,也绝不会在胡亥、赵高的屠刀下什么也不做,横竖都是死,拼一把咋了?

    始皇帝也知晓他这些儿子能力一般,也有他的原因:他未曾予以这些儿子好的教导指引,连长子扶苏都给养歪了,何况其他儿子,胡亥单独另算!

    胡亥这小子最受他宠,常被他带在身边,按理说应该比除扶苏外的其他儿子更能学好学优,没成想长得更歪。

    当然,有一点始皇帝心知,却不愿多想,也许正是他宠胡亥,将之带在身边,胡亥把他的残酷狠辣、阴狠狡诈给学了去。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秦设计师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qinshejishi/read/97/58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