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以太宗之事劝谏始皇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谋反,性命被太宗硬保了下来,可那位李祐就没这待遇,事败被擒,被废为庶人后,直接给赐死,谁让他投胎时没有投到长孙皇后肚里!”

    这是真区别对待,观音婢给朕留下的儿女,那必须小心呵护,就算老大想要逼宫造反,也必须得保住性命,否则朕百年后怎有脸去见观音婢?

    但其他妃嫔生的子女,要是敢造反,统统送上路!

    “在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后,魏王李泰成为太子的机会最高,但李泰为讨好太宗,说了句非常蠢的话,从而断送了他所有的可能。”

    “因为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太宗并不想子孙后代和他一样,李泰知道太宗的这种心理,在某次讨太宗欢心时,对太宗道:‘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

    蒙恬忍不住笑道:“还以为这李泰是个聪明人,未想也是个蠢货。太宗何等聪慧,此杀子传弟之言不仅不会让太宗赞赏,反而会更令太宗忌惮。一个连儿子都能随便言杀之人,对弟弟又能有多好?”

    “昔日易牙烹子献于齐桓公,得齐桓公宠信,后等齐桓公重病时,易牙却与竖刁等作乱,使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对自己儿子都这般残酷之人,还能指望其能忠心?”

    “以太宗之智,定然知晓易牙与齐桓公之事,李泰之言不可信也,若信之,在他百年后,李泰必会残害他的其他儿子,尤其是同为长孙皇后所出的李承乾与那晋王李治。”

    听蒙恬这番分析,王贲道:“大唐太宗和那长孙皇后育有三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如今李承乾已被废,李泰也被太宗除名,最后继承大唐帝位者是最幼的嫡子——晋王李治?”

    据李念之言,其他非长孙皇后所出的皇子没有机会继承帝位,那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已去其二,只剩下最后一个。

    李念道:“正是李治!在李泰说出那番话后,太宗当时还挺感动,但褚遂良一言将太宗点醒,太宗清醒后道:‘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皆无恙也。’”

    “因此,晋王李治在本来没多大机会成为大唐储君的情况下,硬是因为两位兄长瞎搞,登上了大唐太子之位,成为大唐下一任君王。”

    “太宗在太子储君上出问题,也可看作是玄武门之变的延续。”

    “他太想消除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可他太着急,不仅没消除影响,反让影响继续传了下去。”

    如果帝位顺利传到李承乾手中,有机会消弭玄武门之变对大唐的影响,就像明成祖,他是藩王造反夺位,可他并未给后来的大明留下这个问题!

    李念继续道:“太宗留下的另一问题是他对异族异邦过于宽厚,这不仅表现在他将异族异邦迁移到大唐境内,还表现在他让异族异邦学走了大唐先进的工艺。”

    “这个问题并未在太宗当时发生,而发生于后世,影响也颇为深远,但宽待异族不仅太宗在做,之后的大唐帝王也有做,所以也不能全算为太宗的问题,毕竟他也料不到几十几百年后的事。”

    听李念讲到这个问题,始皇帝等更加认真起来。

    因为大秦也要面临异族异邦的问题,可借大唐的经验作为参考。

    “内迁入大唐境内的异族,太宗和之后的大唐帝王未对其进行严格的同化政策,反而给予了其等不小的自主自治之权。这也导致他们根本没有化胡为唐、化胡为汉,依旧保持着胡人的本质!”

    “而胡人的本性是什么?”

    “豺狼之性、欺软怕硬、‘畏威而不怀德’,在大唐强盛、军力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秦设计师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qinshejishi/read/97/58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