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末英国人法雷斯偷走了七块石刻和三对石狮。”
朱棣感叹道:“没想到我大明皇城,六百年后,已是这副模样。”
朱标缓缓步入午门。
午门内壁有一些游客造成的破坏,刀劈斧刻般留下许多划痕,早就没有了当初的森严感。
地上的砖头上面甚至还雕刻了一条鱼,也不知道是哪个时期修缮所留下。
进入午门内,两侧有楼梯可以上到城墙。
城墙上的建筑物早就没了,留下数十个柱础,两侧砖墙都有铭文。
朱标走到女墙边上,细细打量着其中一道铭文,上面写着“袁州府宜春县提调官主簿高亭、司吏陈廷玉、烧砖人杨信、人户彭廷,洪武十年。”
其余砖墙也都各有铭文留下,这些砖墙并非是在南京制造,而是由各地方制造的最好砖墙,送往南京用于修建。
而老朱勒令,负责修建砖墙的官员都必须一一留下姓名,一旦出现问题,便可以追责。
显然六百余年斑驳之后,就只剩下这些铭文还记录着曾经的往事。
“时过境迁,纵使高墙,最终也会轰然倒塌。”
朱标长叹道。
“那没有,老四建的北京故宫现在就还在。”
朱云峰嬉笑道。
朱棣瞥了他一眼道:“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呵呵。”
朱标笑了笑,走下楼梯,跨过五龙桥,对面本该是奉天门。
过了奉天门就是奉天殿。
但一眼看过去,什么都没有,只留下一个广场,以及两侧的花园。
朱云峰说得没错,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园,甚至都不收门票了,因为已经没有任何建筑物。
“走吧。”
等穿过原来奉天殿的位置,朱标摇摇头道:“没什么好看的了。”
确实。
前方什么都没有留下,就一堆地砖以及成片的树林草地。
回到车上,朱云峰提议前往南京博物馆。
因为就在旁边。
朱棣就问出租车司机师傅道:“师傅,南京博物馆好玩吗?”
这种事问出租车司机最有用。
司机果然直言不讳道:“那吊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就外地人去看,本地人谁去啊,无聊的一比。”
“???”
朱棣低声跟朱云峰道:“南京的师傅好像有点不太文明啊。”
朱云峰低声回应道:“不,这已经算是很文明了。听说正常南京人开口都是以吊为开头,比为结束,不文明的南京人整段话里就没干净词。”
似乎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