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爹,你咋不敢跟大伯干一架呢?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做了皇帝后,当爱护百姓,不可肆意暴虐,我与父亲可都在上面看着你呢。”

    “是是是,大哥放心,自下半年始,我就已经轻徭役减赋税,修养民力,绝不擅自行事。”

    大朱棣老老实实地保证。

    朱标满意道:“你知道就好,听闻你有迁都北平之意?”

    这个时候依旧是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而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初,大朱棣就宣布改北平为北京,又迁百姓、富户、商人去北京充填人口。

    所以虽然他是在永乐十八年之后才正式迁入北京,但实际上前面十八年都是在为迁都北京做铺垫。

    大朱棣立即说道:“这是谣言,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这边大明是你的大明,你想迁都就迁都吧,只是眼下时机未到,二十年以后再说。”

    朱标并没有插手改变历史的意思,父亲最早定都南京是无奈之举,从政治地理以及经济的角度上来说,迁都北京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眼下东北还是一片荒凉地,辽泽浩瀚如海、森林草木茂盛,但资源却极其富饶,如果开发东北,大明能吃一百年。

    所以迁都北京之后,这边的大明朝享受现代技术和资源,把东北开发出来,也就有了称霸世界的资本。

    要不是洪武朝的世界还不是迁都的时候,朱标自己都想迁都了。

    听到朱标的话,大朱棣舒了一口气。

    历史上他迁都北京有极大政治意义,就是得消除建文后患。

    如今已经彻底消除,本来可以不用迁都。

    但他想去打仗啊。

    北元还没有被消灭,时常寇边侵犯,军队也要调集到北方。

    这样军权握在手里,南方也翻不起什么风浪,如此才能江山稳固。

    “我知道了。”

    大朱棣应了一声。

    接着朱标又嘱咐了一些事情。

    关于民生治理,关于积极发展经济,关于开拓海外等等事宜。

    事实上朱棣很早就对开拓海外很有兴趣。

    永乐元年,也就是明年五月份,他就下令福建所有的造船厂疯狂造大型海船。

    到了永乐三年,大量船只造出来,郑和就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

    所以朱棣布局相当早,不管是迁都还是下西洋,以及后来的五征蒙古,都是在早期打下了基础。

    两个人一路聊着,很快到了月华门,穿过大门进入乾清宫广场上。

    “好了,你们送到这儿吧。”

    朱标摆摆手道:“年前如果父亲确定了日子过来,我会提前让人告知你们一声,你们也好早点准备。”

    “是。”

    大朱棣唯唯诺诺,乖巧老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jiaolidezhuyuanzhang/read/97/32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