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大哥,AK47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nbsp;所以对于新农作物的出现,他非常谨慎。

    毕竟昌化县维持现状都已经十分艰难,偶尔遇到点小灾荒年月都要饿死不少百姓。

    一旦遇到大灾荒时期,大半个县的人都可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哪怕这新稻种确实很厉害,可以达到亩产很高的地步,但水土不服这个东西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万一那新稻种在别的地方确实产量高,可到了他们这里就长不出水稻了怎么办?

    如果真是如此,县里的百姓都会没有活路。

    ‘希望那新稻种确实有用,若是种在湖州常州的稻种都有如此产量,应该就无碍了吧。’

    伍县令心里想着。

    湖常二州加起来种了一百多万亩。

    那么大基数就应该能证明这些新稻种跟以前的稻种一样,哪里都能适应。

    如此他也好给百姓一个交代。

    “县尊。”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快步走进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穿着绿袍,属于八品小官。

    昌化县只是个下县,知县也就从七品,来人自然是正八品的县丞。

    见到他回来,伍县令忙问道:“明诚,此去州府,有没有探听到什么消息?上面什么时候分发稻种,湖州和常州那边新稻是否顺利产出?”

    字明诚的县丞却不慌不忙,走到桌案边倒了杯茶,不急不缓地饮了两口,笑眯眯地看着脸上急得像热锅蚂蚁的县令。

    “哎呀,明诚,你倒是说话啊。”

    伍县令急道。

    见他如此着急,县丞放下茶杯,笑道:“回禀县尊,消息传回来了,湖常二州种下的一百余万亩,亩产多则九石,少则七石,均在八石之间。”

    “八石?”

    师爷脸上露出愕然的表情,叹道:“我这一辈子都未见过有田亩能产八石,以前也只听说皇庄能产那么多,现在也算是真正见识到了。”

    老书吏笑道:“太子深谋远虑,不会无的放矢。这次常湖二州的试种大获成功,或许早就在太子的意料之中,因而这才让我们这些日子先誊写公告,以便于百姓换种。”

    “好好好。”

    伍县令大喜过望,连连点头,随后又想了一会儿,一边指着外面,一边回头走向书桌道:“快,把公告重新换一次,把消息也加上去。”

    “是。”

    众人喜笑颜开。

    虽说换公告肯定会麻烦点,但再麻烦又怎么比得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县百姓呢?

    九月末,是第二季水稻成熟的日子。

    湖州长兴县,晚秋时节,江浙地区依旧艳阳高照,温度适宜,令人舒畅。

    在长兴县靠近太湖一侧,一眼看过去,金黄的稻子随风轻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jiaolidezhuyuanzhang/read/97/32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