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这个时候,朱棣伸着懒腰从房间里走出来。
此时已经是下午,他才刚睡醒。
而隔壁季赫的房间还在鼾声如雷,震得整个房间都像是在抖动。
昨晚上他们搞到今天早上,运了几十吨各种物资过去。
包括行军干粮、手电筒、药品、绷带之类。
这些东西可不好弄,手电筒还好,主要是行军干粮和药品,买太多引人注目,只能慢慢买。
看他出来,朱云峰一边打开QQ,一边随口说道:“刚下单买点无线电台。”
QQ打开后,立即就有不少邮件发过来。
“那是干嘛的?”
朱棣不解。
这方面知识朱云峰都不知道,更别说他了。
“可以进行远程通信。”
“跟手机一样?”
“想多了,最多就是交流,想跟手机一样得有通信基站。”
“能建基站吗?”
“想得美。”
朱云峰白了他一眼,随即眼睛一亮道:“老四,你有活干了。”
“什么东西哦?”
朱棣凑了过来。
就看到朱云峰的邮箱里已经有七八封邮件。
点开第一封,这是认证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孙副教授的回信。
打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有各种制度设计和改良。
孙副教授认为,明初时期,朱元璋设计的政治制度其实已经算是相当完善。
但完善不代表完美。
也就是在他与朱棣时期,设计的失败的三权平衡政策,导致后面大明处于严重的内斗内耗之中。
最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兼并了相权,从而让百官成为摆设。
不是事实上的摆设,而是只听从命令的执行者。
所有的命令和决策都由他一个人解决,百官只负责提出问题,而不负责解决问题。
这样不是不行,但需要的是一个绝对英明,且精力充沛的君主。
朱元璋能够做到,不代表他的继任者能够做到。
事实上大明到了第二代就出了严重问题,如果不是朱元璋早期做了分封制度,让儿子在边境统兵的话,恐怕大明只有两个结局。
一是朱允炆乱折腾,以至内乱四起,大明二世而亡。
二是朱允炆的权力全被文官集团分走,朱允炆成为事实上的文官集团傀儡。
而到了朱棣时期,朱棣没有他父亲那样的精力,就只能启用内阁,内阁有参政的权力,成为了相权的替代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