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支人数不到20万的军队将会从波兰北部南下,和这支南部的军队合围波兰地区。
波兰地区的攻防战较为清晰地展现出了三国军队不同的特点。
军队战斗力方面,德国军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装备也是最精良的。实际战损比也能看出,德国士兵的训练程度更高,在战争中没有太多的慌乱表现。
相较于德国军队,奥匈帝国的军队和俄国军队处于同一水平线。虽然俄国军队整体战斗力比较糟糕,但边防军队还是值得肯定的。
特别是德俄边境的军队,这些军队都是俄国军队的主力,在战斗中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奥匈帝国的军队比较精锐的也就是奥地利人组成的部分,剩下的由匈牙利人,捷克人或其他民族的士兵组成的军队战斗力就一言难尽了,水平可以说得上是参差不齐。
这样的军队在防守战的时候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进攻战的时候作用简直可以说是没有。
如果不是德国军队的表现太过骁勇,恐怕德奥联军也无法将战线推进多远。
因为处于前线的原因,军事观察团对于战争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
整个波兰地区德国和奥匈帝国一共调动了超过50万军队,而俄国这边的军队只有不到40万人。
虽然俄国还有大量的军队正在向前线赶来,但德国和奥匈帝国也在源源不断地进行着动员。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波兰会战的结局,胜利的天平已经逐渐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倾斜。
这也是俄国最大的缺陷,那就是战争动员速度确实太慢。不仅战争动员速度慢,俄国的交通环境也是欧洲列强中最差的。
再加上土地比较辽阔的原因,从各地动员的军队想要赶到前线,花费的时间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好几倍。
这也注定了俄国会在任何战争的前期处于劣势,除非在战争前俄国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动员也进行的差不多,或许才能改变战争前期的劣势。
很明显,这场战争对于俄国来说是突然爆发的。这也导致俄国在战争前的准备根本不足,不仅军队动员速度慢,就连各种战略物资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运输到前线。
对于这场战争,卡洛还是比较重视的。
西班牙派出的军事观察团由两部分军官组成,一部分是比较年轻的校级将领,另一部分就是刚从军校毕业没几年或者还在军校学习的年轻军官。
这些人都是西班牙军队的未来,他们之中或许会诞生很多未来的军队将领。卡洛对于他们也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能从这场战争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汲取更多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纵使卡洛封锁了和机枪有关的信息,欧洲各国对于机枪还是有着自己的探索。
德国军队就装备了一些类似机枪的自动枪械,这些枪械也在战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世界上第一挺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机枪是马克沁设计的,但在马克沁之前,美国人加特林就已经设计出了手摇式的半自动机枪。
欧洲各国明显也关注过这种半自动的手摇式机枪,并且根据这种机枪的原理在探索着全自动机枪的设计。
作为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的军队也有这种机枪的出现。不过明显能够看出德国的机枪和奥匈帝国的机枪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的,这也代表着两个国家对于机枪的研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