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英俄冲突,德国中立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奥匈帝国和英国的强烈态度让俄国一时之间倍感压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只能将希望放在自己的盟友德意志帝国身上。

    德国人此时也很为难。自己的两个盟友在巴尔干半岛的问题上已经几乎要反目成仇,德国选择任何一个都会破坏首相俾斯麦所制定的孤立法国政策。

    但要是不表态的话,不仅会让两个盟友寒心,也有可能影响德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

    这种列强之间的冲突正是展现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时候,德国人要是当了缩头乌龟,恐怕这件事会被法国人嘲笑几十年的时间。

    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德国首相俾斯麦最终选择以中立的中间人身份调停几大列强之间的冲突。

    这也能体现出铁血首相俾斯麦的能力。德国不管选择冲突双方的任何一个,都会严重破坏和另一方的关系。

    但德国不站出来又不行,因此以中立身份尽可能调停这场冲突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德国也是有足够的实力来当这个中间人的。所谓的中间人的角色,不仅要有足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要有足够的实力让各国在相对公平的情况下互相妥协。

    要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会产生虽然调停但各国都当耳旁风的局面。

    德国宣布将以绝对中立的中间人身份调停这场冲突之后,俄国实际上也就丧失了主动权。

    目前的局面是俄国一打二,其中一个对手还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大英帝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俄国已经完成了对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控制,也不得不被迫与英国和奥匈帝国重新进入商谈环节。

    1878年3月下旬,在德国人的邀请之下,大英帝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在柏林召开了一场会议,目的是解决巴尔干半岛各国的竞争与冲突。

    作为当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派出的外交代表在会议开始就义正言辞的怒斥了俄国所签署的合约,并且表示大英帝国绝对不会接受这样一份合约。

    英国代表要求重新划分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并且确保博斯普鲁斯海峡仍在奥斯曼帝国的掌控之中。

    对此,英国人也给出了理由。因为奥斯曼帝国并未损失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鲁斯海峡理论上应当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内海。

    既然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海,那么俄国自然没有任何权力自由通行海峡。

    奥匈帝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们要求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并且将俄国所提出的大保加利亚改为小保加利亚,避免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急速扩张。

    参加这场会议的俄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听到英国和奥匈帝国的要求之后,面色瞬间变得非常阴沉。

    要是真按英国和奥匈帝国所提出的计划执行,那俄国打这场战争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辛辛苦苦发动了一场战争,结果好处全部被英国和奥匈帝国拿了,俄国难道就只为了控制一个小小的罗马尼亚吗?

    虽然俄国面对大英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施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作为外交大臣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他知道自己不能主动退缩。

    但凡他有任何退缩的想法,英国和奥匈帝国绝对会提出更加过分的提议。为了俄国的利益,他必须在这场外交会议上展现出足够强硬的态度,至少要让英国和奥匈帝国明白,俄国也绝对不是任他们宰割的肥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guojueqi0xibanya/read/97/55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