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戍,这座因滇缅公路而兴起的边境重镇,不仅是通往内地的物资转运枢纽,更是远征军集结、休整和调度的地方。
此时,新八军和六十六军指挥部均设于此,等待国内后续部队的开进。
顾志雄与孙抚民虽无深交,同属远征军序列,彼此名声倒是听过。
孙抚民出身官宦士绅之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以官费生资格前往美国,攻读土木工程。
然而国难当头,他毅然放弃原有学业,考入以严格著称的弗吉尼亚军校,投身行伍。
学成归国后,因其出色的美国军校背景和英语能力,深受宋文赏识,被委任为税警总团第四团上校团长。
后来在淞沪会战时受伤,也是宋文安排人送他去港岛救治,并支持他重建缉私总队。
如今,宋文担任驻美大使,借着成立新军的时机,将孙抚民的缉私总队改编为38师,纳入六十六军序列,并优先换装了美式装备,成为国内第一支完成系统化整训的美械师。
面对这样一位背景深厚、本身也能力出众的将领,顾志雄内心有所迟疑。
他虽是军长,但却是杂牌军的军长,贸然前去干预一支主力师的行动部署,这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会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与误会?
但想到数万将士的生命和抗战大局,顾志雄又觉得个人得失与官场忌讳都可以先放下。
稳妥起见,他先通过电话进行了礼节性的沟通,随后才亲自乘坐吉普车,赶往38师师部所在地——腊戍下属的一个小镇。
路途颠簸,顾志雄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反复推敲着见面时的说辞。
一个多小时后,顾志雄才终于抵达38师师部。
顾志雄第一次见到了孙抚民本人,一米八五的身高显得身形修长挺拔。(在清华大学时,曾是篮球运动员。)
浑身透着一份儒雅气质,但在军装的衬托下又显得英气逼人,一身正气。
顾志雄心中暗赞:“果然名不虚传,确是人中龙凤。”
孙抚民虽然对顾志雄的到访有些意外,但礼节十分周到。
他亲自在师部门口相迎,“顾军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知有何指教?”
他将顾志雄请入室内落座,待副官奉茶后,方才开口询问。
“指教不敢当。实不相瞒,我部近日也接收了一部分美械装备,但许多官兵对美械不熟悉。听闻孙师长早年留学美国,贵师更是我远征军中美械换装的典范,因此冒昧前来叨扰,不知孙师长可否派遣几位懂行的教官,前往我部指导一二?”
目前国军装备的美械还比较少,因此,美军并没有向远征军部队派遣教官。
孙抚民闻言,神色稍缓,微笑道:“顾军长过誉了。我在美国求学已是十几年前的旧事,眼下这些新式装备,我们也是在实践中摸索。”
“不过,我们换装时间早一些,积累了些许经验,倒是可以交流。一会儿我便安排几位得力军官前往贵部,希望能有所帮助。”
“如此,顾某先行谢过!”顾志雄拱手致意。
“顾军长太客气了。”孙抚民摆了摆手,语气诚恳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