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看着同志们忙碌的身影,伸手轻轻拉住了正要转身去帮忙卸货的陈茂,“陈队长,建设备用大功率中继站的事,你应该知道吧?”
陈茂点头道:“知道,本来市委听说你手上有两套大功率电台后,是计划把多出来的电台送回根据地的。
后来经过反复讨论后,还是采纳了你的建议,组建备用大功率中继站。”
他往旁边挪了两步,避开路过的同志,“组织上的意思是,先让杨顾同同志仔细评估你送过来的这些配件,看看能不能凑够两座大功率中继站的用量。
要是配件充足,就先让杨同志把这里的中继站尽快建起来,优先恢复和中央的通讯。
等这边稳定了,再把多出来的配件分批送去下一个安全地点。”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市委的想法不是单纯建个备用站,而是要重新抽调一批骨干人员,单独建立第二座中继站。
两个中继站同时存在、并行工作,既能分担通讯压力,又能互相补位兜底。
不然像以前那样,就一个中继站,但凡有一个零件出故障,整条通讯线就彻底中断了,太影响效率。”
“这个想法确实好!”李海波当即点头赞同,“组织上考虑得全面又长远,双站并行,既能分散风险,又能保障通讯畅通,太有必要了!”
陈茂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继续说道:“而且以后这两个中继台是相互独立的——人员、物资、联络方式全部分开,互不交集。
估计往后能同时知道两个中继台具体地址的,除了市委那少数的几位核心同志,就只有你这个送货人和我们在上海唯一的无线电专家杨顾同同志了!
毕竟你负责物资统筹,杨同志要把控技术核心,其他人只需要守好自己负责的那一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避免一处暴露牵连另一处。”
说话间,所有装着电台配件的木箱都搬进了隔间,同志们都自觉地退了出来。
对他们这些常年摸枪杆子的人来说,那些密密麻麻、带着各色旋钮和线路的无线电配件,跟外星文明似的,看着就头疼,还不如守在外面把玩刚到手的新武器。
李海波和陈茂一边聊着双中继站的布局,一边并肩往隔间走去。
刚走到门口,就见满头白发的杨顾同猛地从里面冲了出来。
只见他激动地一把抓住李海波的手,声音都带着颤,“海先生,这不是两套大功率电台!”
“什么?”李海波头皮瞬间炸了,“不可能!这明明就是两套完整的大功率电台,一颗螺丝都不会少!老杨,你是不是太累了看错了?”
他心里直犯嘀咕:开玩笑!这可是76号电讯处正常使用的家伙,他两次都把整个电讯处都搬空了,连根多余的电线都没留下,怎么可能不是两套?
这无线电专家该不会是熬得太久,脑子糊涂了吧?
杨顾同却急得连连摇手,也顾不上解释,反手就关上了隔间门,拽着两人快步走到木箱前,这时所有的木箱都被打开了,他指着这些箱子,“你自己看!”
李海波探头扫了眼,满箱子都是电子元件和线路板,顿时一脸茫然,“我又看不懂这些玩意儿,反正两套设备的所有东西都在这里了,绝对不会少!”
“我不是说少了!”杨顾同深吸一口气,用力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