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苗汉争地:向拯民携虎调解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双方村民都低下了头,看着地上的伤者,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现在,都给我退开!”向拯民命令道,“我要亲自勘察此地,给你们一个公断!”

    在他的威严和雪魄的无声震慑下,双方村民虽然不甘,但还是依言后退,让出了一片空地。

    向拯民没有偏听任何一方的一面之词,也没有去看那些可能早已模糊不清或者有争议的旧地契。他跳下马,亲自走到那片缓坡地上,仔细勘察起来。

    他看得很仔细,查看地势的走向,水源的分布,土壤的成色。他指着坡地中间一道天然形成的浅沟和几块标志性的大石头,对双方说道:

    “你们看,这道浅沟,还有这几块石头,是天然的分界。按照‘水源共享,地势为界’的道理,我看这样划分最为公平合理——”

    他用手比划着:“以这道浅沟和石头为界,东侧靠近李家坳水源更近,坡度更缓,划归李家坳;西侧靠近黑苗峒,虽然坡度稍陡,但日照更足,且有一处小泉眼,划归黑苗峒。如此,两家都有水可用,都有地可耕,谁也不占谁太大的便宜,谁也不吃太大的亏。你们觉得如何?”

    这个划分方案,既尊重了自然地貌,又兼顾了双方的实际需求和原有的耕作习惯,显得极为公道。

    苗汉双方的代表凑到一起,低声商议了片刻,又看了看地上痛苦**的伤者,再偷偷瞄一眼那边安静蹲坐、仿佛在监督着他们的雪魄,最终都艰难地点了点头。

    “向守备划分得公道,我们黑苗峒……认了。”

    “我们李家坳……也同意。”

    一场眼看就要流血的冲突,终于在向拯民的公正调解和雪魄的无形威慑下,得以和平解决。

    向拯民立刻对随行的覃玉派来的助手吩咐道:“立刻通知覃姑娘,派人运送石材过来,就在我方才划定的界限上,立一座界碑!”

    几天后,一座一人高的青石界碑立在了那片缓坡地上。碑身打磨得光滑平整,正面刻着清晰的界线图示和“苗寨汉村地界”字样,背面,则刻上了覃玉亲笔题写的六个大字——“各族共居,和睦为贵”。

    这界碑和碑文,不仅明确了土地的归属,更像一个无声的警示和期盼,矗立在那里。

    而在界碑不远处,阿朵带着她的医护队,设立了一个临时的“草药站”。她们不仅为这次械斗中受伤的双方村民免费医治、敷药,也为周边苗汉两寨的百姓看看日常的病痛。

    起初,两寨的人还有些隔阂,不好意思过来。但看到阿朵她们一视同仁,耐心细致,药到病除,慢慢地,前来求医问药的人就多了起来。苗家大娘和汉家媳妇在草药站前排队时,难免会聊上几句家长里短;受伤的苗家汉子和李家后生,在敷药时也可能互相递碗水。

    阿朵还特意教他们辨认几种常见的、双方寨子周边都有的止血消炎的草药,告诉他们以后有小伤小痛可以自己先处理。

    这小小的草药站,仿佛一股润滑剂,在苗汉两寨之间,悄无声息地消融着往日的坚冰。虽然不可能立刻亲如一家,但至少,敌意和戒备在一点点减少。

    向拯民携虎调解,公正划界;覃玉立碑明界,题字寓和;阿朵设站疗伤,普惠乡邻。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圆满解决了具体的土地纠纷,更用实际行动,将“民族和睦”的理念,播撒到了基层的土壤里。

    消息传开,施南府辖区内其他一些存在类似隐患的村寨,也都暗暗收敛了争斗之心,开始学着用协商而非械斗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exuemingmo0baihuzhanshensaobahuang/read/97/12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