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历史早已经给出过答案。毕竟海盗文明其实跟华夏历史那些在荒漠跟草原上诞生的文明都差不多。
所有边疆靠掠夺为生的文明,只要融入了中原地区,大都会被快速同化。
对于这一点,乔喻的总结就是人类文明种地才是王道。
无非是以前的种地真就是在地里刨食。现代化的农业则是让各种现代化工业制品从工厂里「长」出来。
当然现阶段养喻其实定的计划并不高。
一百八十多人的名单,他觉得只需要挖来五十人就差不多够了。
其中只有十二人的重点名单,乔喻定的目标是能够挖来一半就行。
不过在他辛苦两周之后,收获非常喜人。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同意来华夏加入元数学项目的数学家达到了九十三人十二人的重点名单则来了十个人。
包括陶轩之跟彼得·舒尔茨在经过考虑之后,都决定暂时移居华夏,加入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除了这两位之外,乔喻还从普林斯顿高等数学研究院跟数学院挖来了总计七位教授。
其中三位曾经获得过菲尔兹奖。
如果人真的泉下有知,很难想象洛特·杜根教授此时是个什么想法。
毕竟乔喻的报告会上专门提到了悼念他的去世,但报告会之后顺手又从他为之工作了大半辈子的高校挖走了七位顶梁柱级数学家而且签下的还是那种终身保密协议。
换言之,未来就算元数学这个项目不做了,鉴于这份保密协议,他们也不能随意跳槽去别处工作,更不可能再回普林斯顿。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项目组会确保这些教授们这辈子衣食无忧。
哪怕未来不在元数学跟通用人工智能项目组工作,每个月也能收到一笔能让人生活过得不错的特别津贴。
当然特指是在华夏过得不错,
而当这一份份合同签订之后,学术界的声调也逐渐统一起来。
没办法,十多位曾经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集体发声,认为基于数学意识发展出的人工智能意识,不可能产生毁灭人类文明的念头,只会推进人类文明向着征服星空发展的时候,人们的观念很容易就被扭转了过来。
当然,这些集体发声并不能改变所有人的想法。但机器意识或者说人工智能威胁论,
终究成了小众的观点。
这其实跟数学家的辩论方式有关。
跟文科的辩论赛不同。
这帮数学家在抛出论点后是给了详尽的数学证明过程来佐证这一观点的。
而且拿到过菲尔兹奖的这些数学,并不会直接否定反对者的观点。
但如果想要证明人工智能发展到终极肯定会毁灭人类文明,请拿出经得起推敲的数学证明过程,指出数学意识的未来不确定性到底在哪。
如果能有严谨的证明过程一切都好说,这些大佬们不但不介意改弦易辙,赞同这些想法,甚至还愿意推荐其去拿菲尔兹奖。
但如果证明不了,只是用哲学辩论那一套,又或者拿科幻电影里的情节来当论据,那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