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顺手再升级一下平台。
除此之外,乔喻还要腾出时间去思考他的新课题,要从无到有创造一个完备空间来描述量子系统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跟那些数学家的交流,跟之后的思考,只是让他有了一个大概的思维轮廓。真要把整个体系证明出来,还需要思考很多细节性的东西。
数学就是这样,一切都建立在一个严丝合缝的数理逻辑体系之上。
虽然可以随意在上面涂抹,但每一步的证明过程都不能有任何瑕疵,一个反例就能让前期所有工作前功尽弃。
从这一点上说,物理学家其实更为幸福。因为对他们来说,存在即合理。
尤其是到了量子力学的层面,一切都是概率,只需要依赖于实验结果和统计规律去揭示自然的本质,而不必总是去追求绝对的逻辑完美。
就这样每天解决问题推导他的乔喻空间,加上思考人生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八月底。
……
二零二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乔喻八点十分才从睁开眼睛,随手打开手机微信便弹出计算所那边屈君昊发来的消息,一连七、八条,都是七点多钟发过来的。
好吧,已经习惯了。
这帮人最近简直就跟不用睡觉一样。
昨天晚上十二点还在跟他视频里跟他讨论一些计算方面的技术问题。
目前平台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依然是如何在高维模态空间中找到高效求解路径。
乔喻也发现了,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如果不能完全解决任务就会积压下来。
这也跟给一、两个实验室做计算不一样。之前不管是刘浩师兄那边,还是马教授那边,都是乔喻亲自出马做的。
之所以显得很轻松,就是因为他能轻松理解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能轻松理解。
有时候乔喻觉得计算所挑出的这帮人跟他之间就好像有思维隔离一样。
明明就是先这样再那样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帮人的脑子却始终无法转过那个弯来。
乔喻本来还以为计算所那位刘钊元院士不太爽他,在背后搞鬼,找了一堆歪瓜裂枣来负责这个项目。
后来多方了解之后发现人家找的真就是所里的精兵悍将。都是那些所里平时表现很优秀,还非常有干劲儿的青年研究员时,乔喻便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人家已经够努力了,而且大都是当他叔叔的年纪,他总不能指着鼻子骂“你们怎么这么蠢”吧?
这样太过不礼貌,乔喻还真做不出来。
这也让他理解了为什么很多公司生产的产品,不管是TO B还是TO C,都需要许多让很多正常人为之咋舌的防呆设计。
没办法,大脑跟大脑之间的区别太大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最简单,直接提升平台的算力。
更多的并行计算能力更多的GPU加速,就能显著提升模态路径优化速度。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