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你们是不是要反省一下了?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这种评审模式自然也不需要评审人保密自己的身份。这样的好处就在于不但能大大缩短论文审核的时间,还能保证论文细节的判断不出问题。

    不管是佩雷尔曼的庞加莱猜想证明,还是怀尔斯的费马大定理证明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验证模式。

    前者的证明被多个国际研究团队验证了三年时间。怀尔斯的证明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社区审查跟修正阶段。

    当然这两篇论文验证的时间比较长也是有原因的。

    前者的证明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包括袁老在内许多人都认为佩雷尔曼初期的工作,证明并不详细过于简略无法接受。

    许多关键步骤被简单地提及或跳过,细节没有完全展开。这些国际研究团队在佩雷尔曼工作基础上做了许多补足。

    至于怀尔斯的证明当年用了一个显然,但显然他用的那个显然并不那么显然。

    而且恰巧那个显然还是个关键步骤,他需要一种全新的技巧来完成一个后来被称为欧拉系统的结构推导。

    审核团队发现了这个步骤存在逻辑漏洞,于是怀尔斯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去处理这个“显然”的问题,但好在最后他还是成功了。

    显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审稿模式远比双盲或者单盲评审更加严格。全世界无数双眼睛都盯着论文跟审稿人,保证了论文任何一点逻辑漏洞都不可能放过。

    加上搞科研的能比普通人更方便接触到外面这些信息。所以计算所关注乔喻的人能了解到这些消息也不奇怪。

    当然这些落入刘钊元的耳朵后,他是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虽然他不是搞理论的,但黎曼猜想有多重要自然也很清楚。

    于是他不禁想问,说好了要为计算数学出把力,搭建一个跨世纪的计算平台来为大家解决问题的。现在钱都收了,转头证明了黎曼猜想算什么?

    这算什么啊?!

    妈的,该不能因为自然科学基金那边申请项目不通过,干脆拿他们的钱完成了这项证明吧?

    好吧,刘钊元把叫来汇报工作的家伙打发走,便在电脑上登陆了arXiv。

    没办法,计算数学也是数学。只要研究数学的人大概都会对这篇论文有兴趣。想要看看这篇论文到底正不正经。

    毕竟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宣称证明了黎曼猜想了。之前就有一位爵士对外宣称自己证明了这个世纪难题,结果却是跟全世界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就这样下载论文,研读论文,时间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晚上。

    好不容易把论文看过一遍之后,刘钊元只觉得脑子空空的……说实话,没太看懂。

    如果乔喻知道了刘钊元看论文的方法,大概会嗤之以鼻。然后教给他一些心得。

    看论文的时候不能只看论文。肯定看不懂的。

    而是要在发现第一个看不懂引理的时候就主动先翻到最后一页去找引用文献。然后先把那些引用的文献全部看一遍,都看懂之后,再来啃这篇论文。

    如果连这篇论文引用的文献都看不懂的话,那就接着再去先看引用文献中引用的文献……

    只要坚持这样做,那么不管再晦涩的论文最后都一定能看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巅峰学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anfengxueba/read/97/36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