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我要感谢生命中每一位应该感谢的人! (4/11)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的审核。

    申请材料中要有所代表媒体机构的介绍性,以及记者的采访目的跟个人信息。

    大会的组委会要综合考虑媒体机构的类型,以及采访记者是否具备一定专业性,来判断其是否能够准确报导会议内容。这些对于学术界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媒体喜欢瞎说,可不止是在华夏,几乎全世界都是如此。

    但学术的严谨性要求如果对会议内容进行报导,必须确保这些信息能被较为准确的传达给公众。

    比如人家教授在台上报告的内容明明是针对黎曼猜想中对于零点分布的研究进展,如果媒体曝出去,XXX教授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宣称解决了黎曼猜想并做了六十分钟报告,获得世界主流数学家的交相称赞,这就会让这次大会显得颇为尴尬。

    尤其是在人们已经习惯性依赖搜寻引擎,甚至人工智慧都已经开始依赖于搜索网络资讯内容的年代。

    这些不负责任的报导如果标题足够惊悚,说不定没几天全网都是关于黎曼猜想已经被人类攻克的新闻。作报告的数学家,也可能一脸懵逼的接到许多外行的祝贺..

    想想都知道这会有多尴尬。

    这次突然的调整,也让许多之前没打算去现场的华夏媒体记者著急起来。尤其是张诺可。

    作为华夏新闻社在巴黎的常驻记者,他之前其实已经接到了报导这次会议的任务。

    不过鉴于一些原因,张诺可是真的厌倦了,去搞这种烘托某个华夏出了数学天才的新闻。

    而且他经常报导关于科学方面的新闻,比一般记者更清楚学术圈的运转规则。

    虽然对于一个十六岁少年来说,能在世界级的数学会议上,能够受邀做三十分钟分会场报告的确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恰好因为乔喻跟田言真、袁正心两位大佬之间的良好关系,张诺可认为这次报告其实没什么可报导的。

    原因很简单,有田言真跟袁正心在其中操作,在代数几何这个领域分会场接到组委会的邀请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学术资源这个词可从来不止是研究资金这么简单,还贯穿到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导师的人脉关系,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参加一些大型学术会议,能否获得某个奖项,某否拉到一些投资,能否跟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合作...

    毫无疑问在华夏数学界,田言真跟袁正心所掌握的学术资源很多,多到力推一个十六岁少年在分会场做三十分钟报告并不稀奇。

    但当张诺可得知乔喻的报告升级到这场会议的开场报告,立刻意识到事情没这么简单了。毕竟这已经完全超出了田言真跟袁正心的能力范围,甚至已超过了这个世界目前任何一位数学界大佬的能力范围。

    毕竟世界数学学派很杂,还真没哪家能做到一言九鼎。

    十六岁的少年想要做开场报告,而且还是组委会临时为他更改议程的开场报告,除非他的研究成果真有内容,否则的话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哪怕是世界联盟的主席,如果毫无道理的提出这个要求,大概都会被一帮数学家给骂到抑郁。

    张诺可从来不会怀疑那些数学家侮辱人的能力。因为他真的体验过。

    那时还是他刚刚成为在职记者不久,在得罪了一位数学家后,被对方通过严谨的逻辑跟不带脏字的语言,跟慢条斯理的语气,完美的论证了他就是一个草包,狗屁不懂那种。

    读书期间作为校级辩论队成员的张诺可甚至当时找不到对方的逻辑漏洞进行反驳,一度被怼得哑口无言,对方临走的时候还免费赠送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巅峰学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anfengxueba/read/97/36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