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段时间他跟我们几乎没有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任何交流,组会的时候倒是提出过一些观点,但大都是之前我们已经尝试过的办法。今天我的邮箱里还是第一次收到他发的邮件。就是这个命题的证明过程。」
袁正心神色变得严肃,说道:「还真是他独立把你们最近遇到的问题解决了?有没有原稿,我看看。」李立行早就预料到了老人肯定会提这个要求,也早有准备。
直接将手里提著的包放到了老人的办公桌上,从中拿出了一叠稿纸,上面还有一张列印纸,然后一起递给了袁正心:「列印件是乔喻的证明过程,他只提供了一个思路,很简略。这些稿纸是刚刚我跟罗纳德教授一起补充完整的。」
「要不你先坐会?」
「不了,不了,您先看著,我真还要去忙。下午我还打算让那几个不成器的学生也来看看乔喻的证明。哎,都是学生,这差距也太大了。」
一向主张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袁正心听到这句话,很反常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说了句:「哈哈,也不能对学生们太过苛责了。像乔喻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哎....我明白,但没办法啊!每个时代出现了一个天才之后,其他数学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怎么跟得上天才的脚步?」李立行感慨道。
当年数学家彼得舒尔茨24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波恩大学W3级教授,30岁就拿到了菲尔兹奖,让多少西方搞数学的钦羡不已?现在身边就出现了一个有这种潜力的学生,算是理解了那种感受。
李立行甚至怀疑乔喻都不需要24岁,也许成年之后就能被燕北那边直接给正教授的职称,还没谁能有怪话说。
一篇独立完成的论文已经确定要发表在上,另有一篇已经投稿给了,以几何朗兰兹猜想的影响力跟乔喻那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李立行觉得论文大概率肯定是能发表的。
他们课题组的这篇论文,两年内肯定也能上四大顶刊之一,现在看来乔喻起码也能是三作。接下来还要去世界代数几何大会上做三十分钟报告。
不说其他的,哪怕接下来乔喻两年内什么都不做,光是靠今年这些成就在华清评个副教授,还真没谁能有话说。现在影响到乔喻的无非是年纪不够而已。十六岁的大学教授,过于逆天,甚至可能引发法学界的争论。
比如这到底是重视天才,还是雇佣童工?就感觉很难界定。
「哎,所以..天才啊!」袁正心也感慨了句。
不过老人此时想的不是乔喻的天分,而是乔喻的努力。
英才班有几个孩子能像乔喻那样,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全神贯注的看一下午书?随手写的手稿都能有满满好几页纸?乔喻只要来到这间办公室,从来都是这样的,无一例外。
外面的喧器声根本影响不到他分毫。
所以这些教授啊,还是目光短浅了些,只觉得乔喻是个天才,却没有深究天才背后的汗水,那股子拼劲儿!
这个世界除了通过血缘关系获得的资本之外,哪有什么荣耀是能轻松得到的?
一帮学生因为要少休息一天而叫苦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比他们能力更强的人,还在默默奋斗?李立行看出老人有些感怀,便适时告辞:「袁老,那我就先去忙了。」
「好,你去吧。」老人微微颔首。
目送李立行转身离去,老人这才重新戴上眼镜,开始审视乔喻的证明过程,跟李立行和罗纳德两位教授的补足过程。过程很精彩!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乔喻那六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