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乔喻也就是看看,没给余永俊回消息。因为时间还早,他如果这个时候回了消息,肯定会迎来这小子的消息轰炸,他也别想干别的事儿了。
等IMO开始的时候见面了,再教这些小伙伴做人好了。
最后才乔喻才从角落里看到了许树那条卑微的消息,然后他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实名认证了的微博号来着……
其实当初配合许树申请了这个实名认证的微博乔喻也是有考虑的。
流量为王的时代,有一个对外做大范围信息外放的窗口,对于数学研究来说可能没什么用处,毕竟数学这块很难做科普。但对于赚钱来说,还是有用的。
如果他单纯想当个大数学家,是否经营微博真无所谓。但如果他想未来赚很多钱,微博这种发声渠道还真有用。
人们迷信权威,同时人们又鄙夷权威。
这一切的前提有两个,第一个是权威是否真够权威,或者说是否有绝大多数人认可,且拿得出手的成绩。
比如说诺奖得主,就算公开说胡话,也自有其拥趸为其辩经。
第二则是所谓权威说的话是屁股是坐哪边的,受众是否爱听。
如果某位不知名专家会说话,能让绝大多数人喜欢,哪怕自身成绩差一点,依然能拥有许多忠实拥趸。
那些成功学讲师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能精准确定自己的粉丝群体,并顺利把粉丝群体洗脑,那他可以随便往自己身上加诸多光环,粉丝们也会深信不疑。
乔喻甚至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把这些解释得明明白白:I=γS\/R。
I为专家的影响力,γ是专家的表达能力,R则是受众的认知水平。
受众认知水平越低,讲师的表达能力越好,影响力就会越大,洗脑就能更彻底。
相对于懂乎、B站这类经过用户提纯的专业平台,毫无疑问微博这种大众化平台,R肯定是较低的。
这无关任何鄙视链,完全是由平台自身定位跟其承担的社交属性决定的。
一个冷到极点的知识,根据统计年鉴显示,在这个许多人感觉大学生已经多到泛滥的时代,华夏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总占比也仅为12.7%左右。
也就是说华夏还有百分之八十七左右的人是大专及以下学历。众所周知,人的认知水平除少数特例外,绝大多数都是随着教育年限的提升而提高的。
从数学上说,平台活跃人数越多,整体认知水平越低,也是能用简单的公式处理的。
由此可知,微博的确是个好地方。更是各大互联网商家平台跟娱乐明星流量的必争之地是有道理的。
所以乔喻立刻登陆了微博。
虽然微博他暂时还用不上,那只是因为赚钱的计划还没提上日程,但还是有涨粉需求的。
总得先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不然等真需要这个窗口的时候,不堪大用就尴尬了。
登上微博之后,乔喻第一时间便看到了挂着自己名字的热搜。
呵,他竟然也上话题榜了,一帮人还争论他有多牛逼?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