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全球首位外骨骼战士————大熊!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几天过去了,项目完全停滞。

    实验室里气氛压抑,各种方案被提出又被否决,超级计算机跑遍了所有已知模型都找不到最优解。

    众人冥思苦想,茶饭不思。

    沈飞大部分时间都沉默地待在实验室里,不是在看数据,

    就是在看大熊和西伯利亚狼的实战测试录像,

    一遍又一遍。

    他甚至亲自穿上了一套调试中的原型机,

    亲身体验那种意识与身体脱离的迟滞感和令人烦躁的反馈震动。

    第三天深夜,

    实验室里只剩下沈飞和几个还在熬夜演算的东大科学家。

    沈飞站在巨大的白板前,上面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结构图。

    他目光空洞,似乎神游天外,

    手指无意识地在白板上划动着。

    突然,

    他停了下来。

    他的目光聚焦在了白板角落的一个能量传递损耗公式上,又猛地抬头看向旁边悬挂着的、极其精细的人体脊柱神经网络图。

    一个看似毫不相干、来自他前世模糊记忆碎片中的概念,

    某种用于高精度机床减震的非线性自适应阻尼算法,

    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并与眼前的生物神经信号传递特性产生了诡异的关联!

    不是强行同步!

    不是降低灵敏度!

    是引入一个模糊缓冲层!

    一个能模拟人类小脑功能的、基于混沌数学预测的动态阻尼系统!

    它不是消除延迟,而是利用极短的延迟来预判动作趋势,并进行智能化的缓冲和力道补偿!

    将机械的刚性连接,转变为一种“预测性协同”!

    这个想法天马行空,

    完全跳出了当前所有科研人员的思维框架!

    沈飞眼中精光一闪,猛地抓起记号笔,在白板的空白处飞快地写下一连串全新的、极其复杂却又蕴含着某种奇异美感的数学表达式和一个全新的系统结构框图!

    他的动作引起了旁边几位东大科学家的注意。

    他们起初是疑惑,但随着沈飞越写越快,越写越深入,

    他们的表情从疑惑变成震惊,再从震惊变成痴迷!

    “这……这是……”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声音颤抖地指着其中一个核心算法。

    “非线性预测补偿?这思路……太……太不可思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一实习,你跑去国外当雇佣兵?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yishixi0nipaoquguowaidangguyongbing0/read/97/54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