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她看来,来济之前等人的指责全都是污蔑,但是这次杨易跑过来不仅承认了,还做得更加离谱。
她心里乱糟糟的,一时之间犹如打翻了百味瓶,无比复杂。
她心里暗暗咬牙切齿起来,这厮刚刚不是说不用她担心吗?
武皇后狭长的凤眸微眯,若有所思地看着面色平静的杨易。
她不相信能够从细微之处观千里之外的奇才,会干这么傻的事情。
来济眉头紧皱,老迈的眸子里满是愕然。
他愤怒不已,“麸糠那是给畜生吃的饲料,你居然拿出来给百姓吃,他们是人不是畜生。你身为公主府的家令、朝廷官员,就是这般对待百姓,你枉读圣贤书......”
杨易丝毫不在乎众人的目光,他只是平静地看着来济。
“灾情发生到现在,来御史可知道逃难到我长安的难民到底有多少?”
来济一愣,他仍然带着愤怒之色。
“关中与山南二十六处发生饥荒,涌入长安的不计其数,本官如何能够知道?”
杨易又问道:“关中与山南州的难民越来越多,朝廷调拨的粮食大部分都送入山南和关中,仅有少部分用来救济长安的灾民……”
“粮食现在已经渐渐不够,不知道来御史可有什么法子去解决这些在长安越来越多的难民?”
来济眉头紧蹙,他冷冷地看着杨易。
“本官只是御史,负责督查百官,赈济灾民是三省六部官员的事情……”
“各官各司其职,才能维持大唐秩序稳定,老夫一个御史如何能够插手这本该是朝廷内务的事情?”
杨易唇角勾起,脸上泛起的笑容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也就是说来御史并不知道如何让这些越来越多的难民活下去。”
来济刚刚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确实就是杨易这句话的意思。
只是这种赤裸裸的揭露出来,确实来济脸皮有些挂不住。
正当来济有些恼羞成怒的时候,杨易又继续道。
“来御史不知道这些难民有多少,我却是知道大概的,前些日子每日在我公主府为领米领粥的约莫有两三千人,公主府外几十口铁锅日夜不停。”
“直到三日前,到我这边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占据了长安一半的难民……”
“其因便是随着涌入难民越来越多,其他长安的富户哪怕是拿出自己家存储的米赈济灾民也是力有不逮。”
“不少人已经渐渐的接待不起,只有我公主府从始至终从未停过,因此到公主府求施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难民近乎六千余人,而我公主府,哪怕是再如何将存储数年的米粮全部拿出去也是完全不够的。”
“如此情况之下,来大人告诉我,若是我公主府此时因为存米不够而停止施粥,那这近六千的难民应该如何存活下去?”
来济被问得目瞪口呆,他也没想到公主府外面领粥的难民居然有这么多,其余的官员也是一脸沉默。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