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主簿,喝口茶,解解乏。”
“多谢大官人。”
郑文焕坐了下来。
周德绒连忙给宋煊递过来账本,宋煊直接捡起去年的账簿:
“周县丞,你主抓赋税,我听张知县说赋税空缺巨大,你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周德绒本该笑呵呵饮茶的脸色一变,他放下手中的茶杯:
“回大官人的话,这是因为去岁的帐要还前年欠的帐,一年年累积下来的,根本就还不完。”
“周县丞,这么说,今年夏税也是不可能足额,本官一上任就要担负着劝农不利的名声?”
宋煊继续翻看账本。
三人沉默。
作为知县,赋税能否收齐,是最为重要的一条考核。
宋煊悠悠的叹了口气:
“周兄历任五任知县而不倒,兄弟我欲效萧规曹随的故事,还望指点一二。”
听着宋煊如此客气的询问,周德绒沉默不语。
按照官场的潜规则,便是要为前任的亏空做补充。
否则谁都别想升迁。
主簿郑文焕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装作自己很忙碌的样子。
县尉班峰则是在看笑话,就等着合适的时机,由自己来分他的权。
收赋税是个好差事。
光是过手的油水,就有许多。
别人不知道,自己还能不知道周德绒把收上来的钱,拿出去放高利贷吗?
要不然光靠着县丞的俸禄,如何能在东京城养活一大家子人,还能吃得好穿的好,用得好?
圆脸无须的周德绒缓了一会,这才开口道:
“大官人,不是我不想收齐,实则是事出于因。”
周德绒手中摩挲羊脂玉的动作加快了:
“开封县的情况太复杂了,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清楚的。”
“无妨,今日时间充足的很,本官不能不明不白的上任。”
宋煊捏了捏自己的眼角:
“我一上来就询问你们甘心不甘心在此蹉跎,反正我是不甘心就当一个知县的。”
“大家的政绩做出来了,我才能向官家举荐你们。”
“到时候也外放到开封府其余县区当个知县之类的,这么多年熬的资历够了,就是缺乏有人举荐。”
“我来之前也听说过,天圣三年的时候,权祥符知县张旨因断狱平允直接转正。”
“你们代理满一考(一年)无重大过失,需要有两任基层官经历。”
“就一丁点不想往上走一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