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解释道:“就是朝廷开办一个存钱的地方,各地郡县百姓皆可在一个地方存了钱之后,在另一家银行取出。”
“但这其中账目数据可是巨大,需得等些时日,尚学宫培养出足够多精通术数的学子才行。”
“意思是,若黔首在三川郡的银行存放了百钱,到了咸阳的银行也可以取出?”
这个想法让萧何眼前一亮。
作为治栗内史,他太清楚这个主意的价值了。
这可不仅仅是便民。
重点是存与取!
金银铜钱有限,若是存的人多,那这些金银铜钱不就活过来了?
赵凌继续说道:“货币的本质就是一种可流通的债务凭证或信用凭证它的价值来源于集体的信任和约定。我们都相信,当我们把它交给别人时,别人会接受它,并相信它能换回等值的商品或服务。”
“无论是金币,还是银币跟半两钱,他们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只要百姓相信朝廷,他们就会存钱进银行,如此,钱也就流通起来。”
他重新拿起那份关于冰块生意的文书:“所以,西孟两家经营冰块,看似是让他们得利,实则是培养更多的富户。待百姓都有余钱,朕只需登报说明,只要百姓相信朕,他们便会存钱进去。”
赵凌如今在民间的声望简直难以想象,他就是无数百姓心中活着的神明。
他说存进银行能取,九成的百姓都会信的。
这种事,哪怕换作以前任何一位国君,乃至始皇帝,恐怕都不行。
萧何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深意,不禁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不及也。”
“不过。”赵凌话锋一转,“爱卿担忧国库空虚,也确实是个问题。”
他取过一份诏书,亲自提笔书写:“即日起,少府内库九成收入划归国库。今后少府所得,均按此例执行。”
萧何和王绾都愣住了。
少府内库历来是皇帝私产,从未有过充公的先例。
“陛下!”萧何急忙劝阻,“此乃陛下私产,如此处置恐有不妥。”
赵凌摆手笑道:“天下都是朕的,何必分什么公私?况且……”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两位重臣:“朕要的是一个强盛的大秦,而不是一个富有的皇帝。”
这句话让萧何和王绾深受震动。两人不约而同地行稽首大礼:“陛下圣明!”
当萧何捧着那份诏书走出章台宫时,夕阳正好洒在咸阳宫的飞檐上。
他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殿,对随行的王绾感叹道:“陛下之心胸,非常人可及。”
王绾拂须叹息道:“更难得的是陛下的远见。今日方知,为何陛下要坚持与民休息。以前老朽目光短浅……哎!还好陛下不计前嫌……”
次日朝会,当萧何宣布皇帝将少府内库九成收入划归国库的消息时,满朝哗然。
不少臣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称赞皇帝的仁德。
儒家众人更是各种歌功颂德,并认为此事必须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