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将军?您在想什么?”
胡亥看着蒙恬渐渐迟钝的眼神,连忙将其叫醒,毕竟今天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这个大将军去做,如果在西华苑待得时间长了。
不免有些人又会向秦王去打小报告。
“公子请耐心听,蒙恬长话短说!”
嗯?
到底是什么事儿呢,总感觉神神秘秘的!
胡亥让蒙恬这么一说,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蒙恬今天若是没有拿到主将的权利,恐怕不久的楚地将会是另外一种场景了!”
蒙恬说完长叹了一口气。
“将军何出此言?”
胡亥问道。
“十五年前,王上刚弱冠不久,选妃大礼开始后,六国分别向秦国进献一名公主给王上,臣奉老相邦吕不韦之命前往楚国,迎接楚王献给王上的阿若公主。”
“然后呢?”
“这阿若公主在路上就问末将,秦王何时攻打楚国?蒙恬口拙,于是就将王上十年灭六国的大计说与了公主,最后公主求末将在攻陷楚国之时一定不要将战乱之苦施加在手无寸铁的百姓身上,公主说他们是无辜的,蒙恬为了迎接公主的安全,顺利完成王命,便随口应下了公主的要求……”
蒙恬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又连连叹气。
要知道,古代的打仗可不比现在,优待俘虏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攻陷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抵抗的军队和百姓就会变成奴隶,若有不服者,就要杀掉,因此,屠城这个词汇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
刚才蒙恬所说的阿若公主的意思,就是希望秦军在攻下楚国的时候不要屠城。
毕竟自从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军民之后,秦国军队给人的感觉就是毫无理由的杀戮。
这个时候胡亥就心想,秦王后宫佳丽三千,怎么会在乎一个妃子的感受?这个妃子到底是谁?
蒙恬为什么对我提起她。
“不知将军口中所言的阿若公主到底是何许人也?十几年过去了,却值得将军如此挂念!”
胡亥问后,吓得蒙恬顿时站了起来,拱手抱拳道。
“公子可不敢拿末将来开这样的玩笑,王上的妃子哪里配得上我一介武夫的挂念,臣提及阿若公主,是因为她跟公子有着直接关系。”
蒙恬说完低下了头,却弄的胡亥越来越糊涂了。
“跟我有直接关系?我怎么没听说过什么阿若公主!??请大将军直言。”
“她是公子的生母!”
啊?
蒙恬说罢,胡亥直接站立了起来,眼睛瞪得老大,半天说不上话来。
这……
现在他全明白了。
蒙恬之所以在朝堂之上直接向嬴政点名要胡亥做监军,原来是为了完成自己十几年前的一个承诺,圆满了他‘忠信’的气节。
要知道,楚国自古不缺少重气节的人臣,屈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这次随军出征的没有胡亥,秦军攻破楚国必将屠城。
如果是那样,蒙恬的承诺将付之东流,也许这将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一个完美的人格,又怎么会选择留下遗憾呢?
胡亥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监军,权利不大,但是效果却不小,毕竟胡亥是嬴政的儿子,这就是一个硬道理。
只要胡亥的一句话,秦军没有敢不三思而后行的,换做蒙恬自己就不一样了。
蒙恬只是个将军,奉王命,执王法是他的本分。
要知道秦国王法中有一条军功制度,就是按人头论军功,不管你杀的是谁,只要不是自己人,腰间挂几个人头得胜回营,就给计几个军功。
军功可以抵劳役,可以抵赋税,所以秦军打仗杀敌的士气超过任何国家。
蒙恬注定没办法阻止自己的士兵杀人,于是只好搬出胡亥。
许久,胡亥道。
“将军仁义,令胡亥敬佩,但是该怎么做,我心里已经有数了,将军请速速去整理军备吧!”
“公子……”
“来人,送客!”
蒙恬好像还有什么没说完,但是胡亥转身一句送客,蒙恬只好出府。
……
第二天,咸阳城外。
此时的校场之上一片肃杀之气,六十万的黑甲井井有条的排布着,弓箭手、骑兵、步兵、刀斧手、前锋长戈队杀气腾腾。
为首的蒙恬,手持方天画戟,胯下追风马,金盔金甲,他的每一个动作无不彰显着‘大秦第一勇士’的魅力。
王贲一身银盔银甲,一杆亮银枪虎虎生风,不愧是关中名将王翦的儿子,少年英雄!
届时,校场之上闪过一辆马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