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以情动人活我家 (1/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深夜子时,天上明月皎皎,照的农家小院亮堂堂。

    书房中烛火摇曳。

    这段时日李祺一家过的不算很好,如今京城中大案告一段落,正是给皇帝写信求情之时。

    而且。

    李祺望了临安公主的小腹一眼,眼底有澹澹笑意,临安公主腹中已经有了他的子嗣,双重保险,这次必能返回京城。

    “伏惟父皇神功圣德,能察古今,能知先后,能明是非,能辨忠奸,有圣君之明而怀怜儿悯女之心……

    罪妇临安并夫、子诚祈苍天垂佑父皇,垂佑大明万世盛昌。”

    临安公主将纸上文字又复诵了一遍,滴滴泪水自眼角滑落,她轻声抽泣着。

    若单说辞藻华丽,此文并不算什么,但其中却有拳拳至孝之情。

    “古人言,读《陈情令》不下泪者,不孝,以前妾身还不以为然,如今读驸马此文,方知以情写文,才是至诚之道。”

    看到临安公主梨花带雨的神情,李祺就知道这步棋走对了。

    朱元璋从精神上、能力上几乎是个无懈可击的超人,在大多数事上,他都理智到冷酷的看待这个世界。

    但实际上他又是个至情至性之人。

    因为年幼时的经历,他对自己人有种近乎偏执的宠爱,而他心中的自己人便是马皇后,以及血脉亲人。

    这个破绽便是李祺的破局之点,他以情为剑,刺向朱元璋。

    只要能唤醒朱元璋的舐犊之情,李氏的一只脚就迈出了深渊。

    “父皇乃是至情至性之人,唯情能活我家。”

    仅仅一封信改变一切,自然不可能,但这会是个良好的开始。

    李祺目光幽深,韩国公府有今日的下场,原因很复杂,其中有很多政敌在其中推波助澜,但根本的原因是朱元璋和李善长生出了嫌隙。

    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直到十年后才突然说李善长附从谋逆。

    这是因为十年前君臣感情很好,朱元璋不愿意深究,而十年后君臣生疑,于是朱元璋生出了查办的心思。

    皇帝的心思如同风中叶动,夏日蝉鸣。

    表面上不为人所知,但实际上那些时时揣摩帝心的臣子洞若观火。

    那些豺狼敏锐的意识到了皇帝态度的细微变化,于是一拥而上,将韩国公府吞没。

    那些人能够利用皇帝态度的变化,李祺自然也能。

    韩国公府已经灭亡,那他就只剩下一个身份,皇帝的好女婿,大明的忠臣,为父皇排忧解难。

    君臣之间的博弈,不仅仅是权术的对拼,如今李祺以亲情为箭,且看皇帝中不中招!

    临安公主捧着信纸,眼泪扑簌扑簌落下,哽咽道:“我要尽快将这封信送到父皇那里,临安想父皇了,父皇也一定想临安了,而且,临安腹中还有孩子,他一定会心疼临安的。”

    一家四口中被流放的实际只有李氏三人,临安公主是遵循出嫁从夫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世家五百年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shijiawubainian/read/97/31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