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李显穆在“好处”两个字上落下了重音,而后又若无其事的说下去,但内阁几个人都是人精,已然听懂了李显穆话中有话。
几人纷纷对视了一眼,有些意味深长,专款专用这件事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
是明确日后的财政审批流程吗?
还是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贪污呢?
都不是。
最大的好处是内阁的权力又变大了,但这番话却不能对外直接说出去,这就需要他们琢磨着,怎么能够利用这一次制定政策的机会,让六部在财政上更多的权力,交到内阁来。
李显穆一看几个人的表情,就明白他们都听懂了自己话中的意思,面上微微一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碰到愣头青,那是连听话听音都听不懂。
“具体到政策上呢?
不同的部门要有一些异同之处,眼睛不要总盯着六部五寺这些京城里面的衙门,下面的省府,也有一些事可以直接和内阁汇报审批嘛。”
内阁五人闻言悚然一惊,齐齐震惊的望向李显穆,脸上满是不可置信。
一直以来,内阁都是通过影响京城各衙门来影响大明的。
这是因为大明的六部权力直插最基层的县,无论是承宣布政使司、还是省下面的府,亦或者县,这三级衙门之中,都有完全对应六部的各个分支,各项事务都是直接对应六部汇报。
甚至户部、刑部这种人数极多的部门,在每一个省都有清吏司,这就是各自管一片省中的事情,和都察院的十九道监察御史是一样的道理,代表着六部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这才是大明废除丞相制度后的真正行政方式。
现在李显穆要直接让内阁插手地方,意思就是要让地方接受六部、内阁的双重领导,甚至因为内阁已经隐隐压制六部,要让地方也直接被内阁领导,这是真的想要恢复宰相职能啊?
虽然这只是一个财政权,但一旦开了这个头,他们都知道李显穆是不会停下来的。
况且李显穆本来就是吏部尚书,能够影响地方官员的升迁调任。
若是内阁连地方的人事、财政都有话语权的话,那李显穆时期的内阁可真的就彻底凌驾于六部之上,一定程度上变成宰相机构了。
毕竟!
李显穆至今为止,从来没有和另外五位尚书商议过大事,而每每在内阁中,和阁臣商议。
就算是托人说清走关系,也该走到内阁阁臣这里,实际上也是因为如此,内阁阁臣在朝野之中的声望,水涨船高。
内阁五人组震惊莫名,李显穆却好似没做什么一样,笑着问道:“怎么了,觉得不妥?”
一言惊醒梦中人,杨士奇立刻回道:“没有,守正公,没有。”
“只是有些不容易啊。”杨荣也立刻反应了过来,没说不做,只是表达了困难的前景。
内阁五人现在也看的很清楚,没有特殊情况,他们五个人是不会外调去当尚书了,会一直在内阁阁臣的位置上,直到贬谪、致仕或者去世。
那提高内阁的地位,自然便刻不容缓,在官场上,就从来没有不爱更多权力的人。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