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严重了,打一个麓川王国都打了那些多年。
至于成化年间、孝宗年间,就不用提了。
这次再也没人说话了,李显穆这一番话实在是有理有据,又把他们这些京官摘了出去。
“否则诸卿以为我为什么要力推巡抚制度,且建议让巡抚皆挂都御史的衔呢?
这是因为我连十九道监察御史都不信任,因为他们在地方待的太久了。”李显穆慨然道:“正是因为察觉出了些苗头,才出此之策。”
“不必再议了。”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李显穆的话,便听到自上首传来的、皇帝的声音。
众人有些迷茫的向皇位上望去,见皇帝满脸皆是凝重之色,却又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如释重负之感。
望着疑惑的诸位重臣,朱瞻基平静道:“朕觉得不必再议吏部尚书的人选了,朕心中已然有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这话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心中一跳,排除掉所有不可能的选项后,即便最后一个答案再不可能思议,也只能是那个答案!
他们的眼角余光纷纷投向了李显穆。
“朕以为老师最适合担任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当皇帝朱瞻基将他们心中的猜想落在现实中后,他们还是有种恍然如隔世的错觉。
皇帝竟然真的将吏部尚书的位置交给了李显穆!
“陛下,那内阁首辅?”
“自然依旧由老师担任。”
这下所有人都麻木了,内阁首辅加吏部尚书,大明的朝堂难道不需要制衡了吗?
怎么能如此重用一个大臣呢?
皇帝你是不是忘记了他岳父是英国公?
朱瞻基没在意他们的神色,只笑着望向李显穆,“老师觉得呢?可有信心去战胜那些困难,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差事啊。
老师既然说的那么恐怖,那朕可是要成绩的。”
李显穆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有过猜想,但还是为朱瞻基的魄力而震惊。
起码他当皇帝的话,绝不会给一个臣子这么大的权柄。
“陛下信重,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显穆跪下,而后重重叩首。
朱瞻基自皇位上走下,走到李显穆身边,伸手将他扶起,“老师,这万人之上的位置,学生给你了,朕想要的,是一个昌盛的大明。
永乐十一年,第二次北征,在草原上,我们说好的!
学生一直没忘,也不敢忘!”
朱瞻基神采飞扬,眼中、脸上满是笑意!
这笑意晕染开,让李显穆也不由笑起来,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道:“会的,陛下,会的。”
太阳升起。
大明冉冉。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