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阁老 (4/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sp;   说话间,已然有宫人前来,剌着嗓子道:“诸位学士,圣上命六部诸衙门朝臣入宫,让杂家在请诸位也入宫上殿奏事。”

    嚯!

    内阁六人对视了一眼,皇帝竟然直接选择让双方面对面,这是相信他们能摆平,还是想要退缩呢?

    李显穆几人应声后,便从文渊阁往奉天殿而去,在路上时,偶然遇到了六部入宫的人群。

    “这不是内阁的诸位阁老吗?”

    大喇喇的一声,带着一番挑衅。

    阁老,在唐朝时,是对中书舍人与门下侍中的称呼,即宰相的尊称,比如非常有名的狄仁杰狄阁老。

    与之类似的,还有元辅,原指朝廷重臣,但多用来专指宰相。

    随之内阁权势渐重,李显穆等人在外通常自称“阁部”,不少人会尊称“阁老”,但今日摆在这里明面上。

    便是有些嘲讽的意味了。

    这是在讥讽李显穆等人在做宰相的梦!

    仅仅这一句,就能看得出六部心中所想,千年以来,六部一直都是宰相的下属执行机构,只有大明朝,六部的地位才这么高。

    得到了,就不想失去!

    ————

    在内阁建立的初期,其存在极大的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概因内阁是随着明朝初年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的,权力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内阁大学士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对君权几乎没有制约作用,只能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朝初期的君主专制比前代更甚,助长了明朝初年的君主专制程度。

    因为某些历史学者所论述的内阁抗衡皇权是完全错误的,包括票拟制度的实行,本质上抢夺的并不是皇帝的决策权,而是对六部的胜利,这是一次内阁提振自身权势的举动。

    在票拟制度出现后,内阁拥有建议权、六部拥有执行权、皇帝(司礼监)拥有披红决策权,内朝外朝相互制衡,内阁、六部之间相互制衡,内阁大学士对皇权完全构不成威胁,其权力大小完全依赖于皇帝对其票拟结果的认可程度。

    某些历史学者以李文正公李显穆在宣德、正统时期的权势而论述内阁的权势,这是舍本而逐末,李显穆的权势正来自于宣宗皇帝对其的信任,正如史书上所记载的“帝每有疑,皆询文正公而问之”,这是李显穆个人的权势所导致,同内阁制度并无太大干系。

    从永乐时期的秘书处,到洪熙时期皆为二三品高官,再到宣德时期拥有建议权,内阁的地位在不断上升,渐渐压过了六部,但六部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内阁地位的下一次大幅度提升,在下一次职官品级调整中。——《明朝政治制度变迁》

本章完

大明世家五百年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shijiawubainian/read/97/31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