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寒门入仕法令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门法令中,要不要将一部分胥吏向他们开放?”

    胥吏!

    郑欢神色严肃起来,在大明朝,胥吏是个相当特殊的生态,任何和胥吏有关的事情,都不容小觑。

    按照现代的说法,一个县里面,除了书记、县长以及极少数几个官员外,其他所有的都是吏。

    这些胥吏世代相传,在县里权势很大,甚至大多数县令都要看他们眼色行事,否则一个不慎,就会被这些胥吏坑死。

    从大明官方来看,对胥吏是嫉妒的歧视,朱元璋就明确说过:“科举初设,凡文字词理平顺者,皆预选列,以文激劝。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在底层生活了二十年的朱元璋,对胥吏的评价是心术坏,不允许他们入仕,这个评价可以说很中肯,古今中外的世袭县城婆罗门就没有好东西。

    但坏到明清这样的依旧少见,李祺和李显穆讨论过这个问题,认为关键在于缺乏监管,大明朝对官员的监管很严厉,但是对真正掌握帝国的吏员监管却很弱。

    “胥吏是贱籍,一旦当了胥吏,就断绝了希望,很多读书人不可能愿意去做胥吏的。”

    这就是很诡异的一点,明明是掌握了基层真正权力的人,其中大多数还是当地豪强,可却是社会最底层的贱籍,和妓女、戏子、乞丐这些人是一样的,这种身份地位上的冲突,必然导致扭曲的结果出现。

    “如果放开这部分人的考试资格呢?”李显穆肃然问道:“胥吏不学圣人之道,所以心思败坏。

    且其中许多都是当地豪强出身,朝廷很担心这些人既掌握了县之下,又在朝廷上有权力,最后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如果我们从寒门中选人担任胥吏,他们身家清白,然后我们允许他们五年到十年内继续参加科举,会不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嘶。”

    郑欢倒吸一口冷气,“虽然你说的很好,但我觉得很难,不允许胥吏科举,是大明朝的祖制,即便仅仅是通过寒门法令上去的胥吏,陛下也大概率不会允许通过的。”

    “当今陛下不同,先帝的种种政策,可以说是应改尽改。”

    朱棣登基法理变了之后,执政理念自然就发生了变化。

    “这件事是真正的事关重大,我们还是和陛下沟通一下,关于法令的事,前面两条大致可以定下,陛下不会反对,不然我们这就进宫?”

    “可以,我们二人联袂入宫。”

    ……

    户部尚书李显穆和礼部尚书郑欢联袂入宫,顿时大多数人都知道,这必然是寒门法令有所推动,甚至已经定好,如今是入宫向皇帝复命。

    可等到二人直到中午都未曾出宫,许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了,等到二人一直在皇宫待到傍晚时分,才笑容满面的出宫,绝大多数人都升起了好奇,这是谈了什么,竟然能谈一整天。

    二人出宫后走到马车前,郑欢遥望着高高的宫门城楼,终究是忍不住说道:“没想到竟然会这么顺利,陛下的态度比想象中好太多了。”

    “可能是陛下对胥吏太过于厌恶,让读书人去冲一冲心坏的胥吏,也不无不可。”

    郑欢闻言顿时笑起来,言语间对胥吏多有不屑,“往日一县之中,只有寥寥几个读书人,这次县中读书人数量必然大增,必然能恢复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世家五百年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shijiawubainian/read/97/31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