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心学向南 (5/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  可如今,反倒是李显穆后来居上,王艮在京城无用武之地。

    在王艮看来,李显穆既然已在京城彻底站稳脚跟,那再留他在京城中,只是锦上添花,别无大用。

    前往地方,尤其是江南这等理学重地,反倒能为李李显穆吸引火力。

    他在江南搅风搅雨,李显穆在京城攻城略地,等到江南反应过来,大势已成。

    李显穆想要说些什么劝慰一下。

    王艮洒然笑道,“身为老师的弟子,总该为心学尽一份力,我虽不才,可在世人眼中,毕竟老师唯一的弟子,尚有几分分量。

    我到了江南,必被群起而攻之,可是也必然有大量学子会归于我门下,江南多好臣、江南多人杰。

    心学想要真正的发展,就不能不从江南吸收人才,我们总不能一直背负着北人的旗帜,使心学困顿于地域之见!”

    这番话说着轻柔,却比千钧之担还重。

    李显穆又想起父亲对他这个师兄王艮的评价,“如山如铁,宁折不弯,一言出而驷马难回!”

    “既如此,我也不再劝师兄,此番我将巡抚江南,便在江南为师兄打一番底子,也好为师兄除些难处。”

    “此番陛下让师弟前往江南,乃是有大事要做,不必为我这等小事而损耗精力。”

    李显穆没再说话,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无需担忧。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他可从来不是一个真正的圣人,既然拿到了巡抚江南的大权,可以制裁江南诸官吏,为什么不为自己的派系谋取利益呢?

    ————

    对于研究明朝政治制度变迁的学者而言,永乐年间是必须关注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中央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内阁制度,而在地方则出现了督抚制度的前身巡抚,以及其他涉及明朝天下各方各面的制度变革,堪称改天换地。

    许多学者将其原因归咎为洪武时期至永乐时期帝系变换,而导致朱棣故意改变其父亲所设置的各项制度,将其归咎为不同帝王的统治结果。

    可笔者却认为如果只关注永乐时期,不能深刻理解其制度变化的原因。

    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这场制度变革实际上是自洪武末年起,由李祺发起,而后在其子李显穆手中发扬光大。

    相对于寿命短暂的李祺,李显穆这位明朝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历经七朝,几乎一手主导了明朝帝制时代前中期,所有制度变革!

    相对于“洪武时代”、“永乐时代”这样大而化之的称呼,笔者更愿意称其为“李祺变革时期”、“李显穆变革时期”!——《明朝政治制度变迁》

本章完

大明世家五百年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shijiawubainian/read/97/31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