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鸡鸣山老爹带着众臣公祭开始,底下三军将士都是心情澎湃。
虽然场合严肃,不能大声议论,但架不住大家心里所想。
大家心想:虽然咱军功爵才十级,正常是很难升爵到高爵以上。
但咱现在是千户,下次征召咱一定要更加卖力,一定勇往冲前,不怕牺牲。
反正赢了大功一件,升爵有望,即使万一牺牲。
陛下也会追封高爵,后人继承,即使无人继承,也能封为城隍。
陛下简直就是生、死都安排好了。
现在唯一就是刚刚扫平北元,无敌天下,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再次征召我等再上战场。
朱标相信随着三军将士公祭后分散归家,那今日老朱追封的事一定会广为传播。
现在老爹是三军收心,到时候肯定是万众归一了,百姓一定会更加终于咱大明。
就这样,随着鸡鸣山公祭追结束,朱朱爹三军将士分散归家。
然后按照我们商量的在名山古刹周边建立卫所。
反正大明本来就大建卫所,属于正常操作,无人注意。
大明已经建立了三百多个卫,一千五百多个所,所以新建这么几十个卫所,毫不起眼。
卫所兵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多万,而且多为精兵。
寻常百姓想要成为卫所军难如上天,寻常百姓必须得和卫所军余竞争参加卫戍。
三年卫戍成为一级公士爵后才有资格参加选拔卫所军,选拔通过后才能成为正式卫所军。
不然只能成为基层捕快,驿站驿卒之类的朝廷普通成员,而难以再次立功升爵。
卫所军则可继续为大明服务,慢慢升爵。爵位高了以后能在卫所当官,也能到地方当基层官员。
三级爵位簪袅以上就可以当镇长了。
再加上这次追封的圣旨内容被三军将士广为流传后,卫所军更加难进。
而参加朝廷卫戍兵选拔考核会更加竞争激烈。这会让整个大明社会风气更加尚武。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洪武四年三月,再这期间因为大明控制的地盘太大,边疆太远。
而且边疆多为荒芜地区,而屯田刚刚开始,并不能保障边疆军粮。
所以老朱和朝臣商议实施“食盐开中”新政。
即开中法,将实施千年之久的政府食盐专卖制度网开一面。
允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食盐经销的许可证“盐引”,大约30斤粮食可换一份“盐引”。
朝廷让利于民,“淮盐价贵,商多趋之”,边防军需难题一举解决。
而且朱标早就和老朱汇报过了,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了晒盐的具体方案。
现在正在两淮盐场实验,现在水泥早就造出来了,用来建造盐场更加方便快捷。
等盐场晒盐出来后那更朝廷盐场的盐更加成本低廉,不怕私盐竞争。
所以老朱敢大行开中法,根本原因就是背后有靠山。
老朱让人在南京周围大肆寻找铁矿,终于在当涂发现大量铁矿,而且是金铜铁伴生矿。
老朱听见汇报后道:“真乃宝地,听闻此地山林形似马鞍,赐名山为马鞍山。”
于是赶紧派人去安排劳力挖矿,同时派研究院沿江北上后。
寻找合适地方建新研究出来的炼铁高炉和炒铁炉,准备大炼钢铁。
主要是新的工艺加上水利机械后炼铁和炼钢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老朱决定大力修建。
等朝廷大力发展后地方肯定学习,不然钢铁价格差距太大,民间铁厂更不就竞争不过朝廷。
老朱忙着的时候老娘也没闲着,和常家走完程序,婚期已经定好了。
洪武六年我年满十八加冠后立即成婚。
朱标和老朱在等各地卫所军兵到位,而且现在也不能大动干戈。
今年老爹准备让卫所修养一年,即使要灭付也要等卫所秋收以后。
这段时间爹无所事事,因为娘亲专心抚养着小公主。
而我又忙着指导研究院,正好老爹就专门处理朝政。
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
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
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
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
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老朱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
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