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诸子封王、王爷集会“求鲜花、求收藏””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一 ↓

听见马皇后说完后朱标继续在坤宁宫呆了一阵。

等朱标回到太子宫,听见侍卫说王爷们都在太子宫,都等候我多时。

于是朱标赶紧进宫去找到弟弟们,今年第一次北伐德胜归朝后大封群臣过了一个月后。

老爹为了以后防备封疆大臣进行了诸王册封。

正式册封第二子朱樉为秦王,第三子朱棡为晋王,第四子朱棣为燕王,第五子朱橚为吴王。

第六子朱桢为楚王,第七子朱榑为齐王,第八子朱梓为潭王,第九子朱杞为赵王。

第十子朱檀为鲁王,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

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府官属及诸礼仪已有定制。

同时规定:每个王府可以设有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护卫的士兵少者3000人,多者可达19000人;

亲王护卫士兵归亲王直接调遣指挥;

遇有急事,亲王封区内的卫所守镇士兵也一并归亲王指挥,朝廷要调兵。

必须同时发盖有皇帝御印的文书给亲王和当地的守卫军官,亲王接到御印文书后。

再发令旨给守镇军官。

而这些地方上的军官必须既接到御印文书,又接到亲王的令旨后,才能出兵。

使得亲王成为地方上守军的监视人,亲王也就成了大明皇帝在地方上的军事代表;

诸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王府,可以设置官署,公侯大臣等进见亲王都要俯首拜见。

不得逾礼,这一条说明诸王的地位极高;

但是,诸王不得干预地方上的民政,王府之外的事务,均归各级地方官吏治理,亲王无权过问。

诸王分为塞王和内王,塞王有老二朱樉驻地西安;老三朱棣驻地太原;老四朱棣驻地北平。

特别允许秦王、晋王、燕王在塞外军中小事立断,大事方报告朝廷。

因此,秦王、晋王和燕王的军权特别重,立功也最多。

藩王除了监视地方守军外,还负有防御北元贵族的侵扰。

所以他们的护卫军特别多,都为19000人。

其他亲王为内王,护卫3000人到10000人不等。

朱标想老爹认为把军权托付给自己的亲儿子们,就万无一失了。

因为三大塞王从小就与我亲近,可以说对我言听计从。

而且亲王有自己的护卫军,一旦地方上有事变,可以当机立断,单独应战。

若京师危急,亲王又可以起兵勤王,达到保卫皇室的目的。

今年过完元旦后,明年诸王都要回封地选定位置,好修建王府。

而且明年三大塞王都要和北伐大军一起去封地选址定王府。

虽然三大塞王封地所在已经收付年余,但毕竟靠近边境。

所以老爹就让他们先跟随大军进行行军,提前熟悉军务。

等待塞王成年回封地后不至于连基本军务都不熟悉,不然到时怎么指挥护卫指挥司。

怎么出塞征战和负责筑城、屯田等事宜。

此时请注意,太子加三大塞王再加老五吴王,要知道老爹开始称王也称的是吴王。

所以吴王这个封号在咱大明非常尊贵,都是皇后嫡子,只有他们拥有大量军权。

并且可以短暂指挥塞外边军,不能说老朱不防备外藩亲王。

只是老朱认为他和皇后生的儿女是一家人,不需要特别防备。

老朱特别重视嫡子,对我无话可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太子继承人像朱标这样稳如泰山。

可以说为所欲为,不到十六就让培训处理政务。

看见火器凶猛就让太子提督神机营,让太未来来岳父降低身份当指挥使。

想到锦衣卫能耳清目明、监察朝廷文武,在锦衣卫成立的时候就我参与其中、指导成立事务。

对其他嫡子也非常重视,三个嫡子都封为塞王,将近20000护卫指挥使。

而且能指挥出塞军队,在边塞监视指挥卫所位高权重。

最小的老五因是嫡幼子,则留在身边,但封号为吴就能看出老爹的喜爱了。

但其他非嫡子封藩王只有万人以下的护卫,并且不能过问王府之外的地方军政。

这就没老二、老三、老四这么潇洒了。

朱标对老爹封四个嫡亲弟弟为塞王并无反感,封老五为吴王更无所谓。

就连老四朱标也并无芥蒂,大不了等以后让他们去海外当一个真正的开国王爷。

而不是在外面中华当个小小的藩王。

因为朱标从小对他们喜爱,带着他们游玩、读书、写字,可以说他们都是朱标带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史上第一稳如泰山太子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0shishangdiyiwenrutaishantaizi/read/79/66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