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微微一愣,旋即立刻振奋精神,刚才的茫然无措也一扫而空。
却听他平静而威严地道:“让他进来!”
很快,刘三吾就恭恭敬敬地走了进来,准备行礼。
“不用多礼,直接说,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老朱抬手打断了刘三吾的行礼,语气中充满极致的霸道和不容置疑。
“回禀皇上”
刘三吾垂手躬身,将劝解的经过,尤其是方孝孺、孔家代表及那些头铁士子近乎执拗的反应,原原本本地禀报给了老朱。
他言辞谨慎,尽量不带个人色彩,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无奈和担忧,却瞒不过老朱的眼睛。
老朱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的扶手,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对方孝孺等人‘不识抬举’的愤怒,也没有对刘三吾办事不力的不满,仿佛在听一件与己无关的闲事。
直到刘三吾说完,殿内陷入一片死寂。
良久,老朱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冰冷:
“孔家的人也掺和进来了?呵,他们倒是会挑时候!是想告诉天下人,他们孔家才是道统所在,连咱这个皇帝,也得看他们脸色?”
刘三吾心头一凛,连忙道:“皇上息怒,孔府来人只是……”
老朱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咱没怒。”
他微微抬起眼皮,那双深陷的眼眸中精光闪烁,如同暗夜中的鹰隼:
“方孝孺要争的是‘是非公道’,是‘圣人道统’?说得好听!”
“在他眼里,咱这个皇帝,是不是也是他‘道统’需要匡正的一部分?”
这话诛心至极!
刘三吾吓得冷汗直冒,不敢接话。
老朱却似乎并不需要他回答,自顾自地继续说道,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剖析:
“读书人,尤其是像方孝孺这样的,把名节看得比命重!”
“他们不怕死,怕的是死得无声无息,怕的是自己的‘道’不被承认。”
“咱要是现在把他们抓了,杀了,正好成全了他们的‘忠义’之名,让他们青史留芳,反而坐实了咱是昏君、暴君。”
“到时候,天下读书人口诛笔伐,咱就算杀得完人,也堵不住那悠悠众口。这笔买卖,不划算。”
刘三吾听得心惊肉跳,皇帝这是把方孝孺的心思看得透透的。
“那……皇上的意思是?”刘三吾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朱嘴角勾起一抹极其冷酷、甚至带着一丝戏谑的弧度:
“他们不是要跪吗?不是要彰显气节吗?咱就让他们跪个够!”
“传旨:既然方孝孺等国子监师生及孔府贤达,如此关心国是,心系道统,咱心甚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