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县尊,你有点虚伪啊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nbsp; 一个大活人失踪了,县衙不闻不问,全然装聋作哑,只盯着掘坟一事不放,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案中案,必须两个都查清楚,否则这些卷宗送到应天府,送到刑部,也会被打回来重新审理。

    代审此案的是县丞刘伯钦,他在句容两年半了,不会不清楚这点关节。

    顾正臣拿出一枚铜钱,在手中之间翻动着,陷入沉思。

    这件案子说大不大,只是掘坟。

    可关系到案中案,人口失踪之事,还需要仔细盘问与调查。

    还有一个问题。

    顾正臣看向卷宗。

    孙娘的丈夫死了两年多了,孙娘会在每年的清明、中元节、重阳上坟,此外,还有其死去的日期,也会去上坟。

    明代上坟不像后世,很多人以工作忙碌,路程远,说不去就不去了。

    在明代,墓祭之俗深入民,一次都不可能缺席。

    哪怕是游子在外,也得找块木头写出牌位,该祭奠的祭奠下。

    也就是说,孙娘一年至少去四次,就这样还摸错了坟。虽说有天色昏暗的缘故,可也不能这么粗心大意吧?

    最诡异的是,孙娘是移风乡智水人氏,在句容东北三十里外。而郭梁是孝义乡贺庄人氏,在句容正北三十里外。

    两地有河为界。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孙娘的丈夫坟或郭梁的爷爷坟,确实有一个埋到了另一个乡里。

    郭梁供词是“家门口的坟都没守好”,意味着郭梁爷爷的坟就在孝义乡贺庄。这也就是说,孙娘的丈夫死了,并没有不安葬在移风乡智水,而是安葬在了孝义乡贺庄!

    蹊跷的地点。

    这背后,似乎也有问题。

    顾正臣收回目光,这些事还需要询问才能做出决断,或许真是孙娘鬼迷心窍,跑错了十多里,挖错了坟。

    “县尊。”

    吏房周茂急匆匆走来,打断了顾正臣的思绪。

    顾正臣合起卷宗,将指间的铜钱搁在桌案上,问:“何事?”

    周茂拿出一份文书,递上前:“朝廷发来文书。”

    顾正臣接过文书,看了看烤漆,见没有拆封痕迹,便拿起桌案上的小刀,挑开文书封袋,取出里面的文书,扫眼看去,不由地瞪大眼,喊了声:“还真是会来事啊……”

    周茂不知何事,也不便于打听,只好干等着。

    顾正臣放下文书,揉了揉眉头:“去把县丞、主簿、典史,还有工房的李鹤,一并传来。”

    周茂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顾正臣看着文书,郁闷得要吐血。

    朝廷竟然打算在句容安置鞑靼俘虏,还一次安置一千二百三十六人!

    这到底是谁的主意?

    老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0hanmenfuchen/read/97/284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