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我真没三千盐徒啊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能等朝廷文书下来,我们还毫无头绪,毫无作为吧?”

    周谷明白过来,担忧地说:“此事当真蹊跷,盐徒素来不敢招惹官府,在运河之上见到巡检司、皂吏,更是如鼠见猫。可这次不仅对上了官府,还一次炸了知府衙门、漕运公署的院墙,这手段,是蛮横,还是……”

    任光祖端起茶碗,瞥了一眼周谷,徐徐说道:“若不是盐徒蛮横之举,那就是背后有人在谋划此事!我倒是希望是前者,若是后者,事情就麻烦喽。”

    周谷低着头。

    前者的希望不大,毕竟一次炸了两个地,不是无心之举,而是精心布置,还知道留下字条,是有目的而来。

    若真是后者,那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如此聪明人,应该知道招惹了官府的下场是死无葬身之地!

    任光祖安排道:“你去问问大河卫指挥使,淮安府知晓火药配比,有制造火药的匠人有多少,库存火药是否有缺失,再查查火药匠人近一个月内可有异常外出,尤其要查清楚他们与盐徒是否有关系。”

    “府尊怀疑有火药匠人参与其中?”

    “凭借着一根破竹子就能炸开一小段院墙,这等威力,非能工巧匠不可为,照着这一条线找吧,若没有收获,那就说明对方隐在民间,我们再想找到他,就真的难了。”

    任光祖忧虑不已。

    时间过去一天天,府衙一直都在调查,可始终没有半点头绪,即没有有人看到行踪异常之人,也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目光线索,就是威力不小的火药与盐徒留下的纸张。

    纸张是极为普通的民间竹纸,这东西天南地北都有,无法找出来源。字迹显然是不会写字之人临摹出来的,这种更无法追查到个人。只能从竹筒火药上找线索,若这一条线也断了,事就会成为悬案。

    任光祖有些头疼,自己年初才到任上,这麻烦来得也太快了一些。

    八月二日,船靠扬州。

    顾正臣、梁家俊寻客栈住了下来。

    此时的扬州渡口船只众多,堪称繁华,然进入内城之外,却给人一种走错路的感觉。

    这里破落、荒冷、阴森,缺少人烟。

    后世谈起扬州,多会喊一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是繁华盛景之地。

    元朝时期,扬州人口数量更是达百万之巨。

    可元灭明兴,常年兵革,鏖战征伐,扬州人口锐减。

    尤其是张明鉴率青军占领扬州时大肆屠杀,史书记载:明鉴等既据城,凶暴益甚,日屠城中居民以为食。

    洪武元年,扬州“按籍城中居民,仅余十八家”。

    开国六年来,朱元璋主要精力放在了北征南战与国内建设上,移民时,又主要关注的是凤阳老家,移民扬州的数量有限。

    但这一座城南望金陵,连通苏州、太湖,北接淮安,通开封、山东诸地,东面更是大明最核心的盐场,想不兴盛都难。

    只是,这需要时间,六年还不够。

    顾正臣只觉得此时的扬州,外面繁华,内里悲凉,即有生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0hanmenfuchen/read/97/284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